實際上這個功勞沒人能搶走。
軍需大臣早就安排好了,溫特將軍大獲全勝後,自然會在報告中給軍需大臣寫上重重的一筆。
然後,大度、低調、遠見等所有光環都將套在軍需大臣頭上。
軍需大臣目光中都帶著笑意,似乎看到那一刻的到來。
但就在這時,參謀驚呼:“首相閣下,我軍航母遭到攻擊,是敵人戰鬥機!”
喬治首相猛地將目光轉向軍需大臣:“敵人戰鬥機?這不可能!”
這是軍需大臣說的。
航母距離馬耳他島200多公里,法軍戰鬥機的作戰半徑只有150公里左右,當然不可能攻擊到英軍航母。
軍需大臣一愣,沉聲說:“如果有戰鬥機攻擊到我軍航母,那就是法軍航母。”
眾人馬上反應過來,圍到航海圖上對著電報計演算法軍航母的位置。
所有人都抱著同樣的想法:找到它,擊沉它!
然而,還沒等他們來得及提出一個合適的方案,參謀臉色蒼白語氣驚慌的報告:“首相閣下,我們……我們的航母已被擊沉了,艦載機已盡數被擊落。”
“什麼?”喬治首相抬頭望向參謀,一臉難以置信。
其它人面面相覷。
這不可能,一定是通訊出了問題或是譯碼員弄錯了。
“他們才剛遭到攻擊。”特倫查德少將看了看懷錶,語氣平靜:“距離現在不過十幾分鍾,怎麼可能被擊沉兩艘航母?”
軍需大臣臉上露出自信的微笑:“他們用什麼擊沉我軍航母?機槍?”
其它人跟著笑出聲,像聽到一個笑話。
只有拿著電報的參謀面色死沉,他將電報遞給軍需大臣:“不,大臣閣下,他們用的是炸彈,進攻我軍航母的不是戰鬥機,而是攜帶炸彈的轟炸機。”
笑聲戛然而止,所有人眼裡都透著震驚。
法蘭西人的航母,居然能起飛轟炸機?
他們想像中的轟炸機,是那種翼展22.2米機長10.9米的老式“卡普羅尼”轟炸機。
這樣的飛機不可能從航母上起飛。
最後透過多次詢問和求證,他們才搞明白事情的原委:
法蘭西人研發了一款新型轟炸機,它體積更小速度更快,還能高速俯衝轟炸,精度是“卡普羅尼”轟炸機的十幾倍。
(注:“卡普羅尼”轟炸機誤差普遍在300米左右,俯衝轟炸機誤差30米。當時“百眼巨人”號航母艦寬20.7米,長172.2米,俯衝轟炸機如果豎向轟炸,大機率能命中)
指揮部陷入一片死寂,他們意識到自己低估了夏爾。
尤其特倫查德少將。
如果戰鬥機已盡數被敵人擊墜,航母也被擊沉。
這就意味著他這個皇家飛行隊參謀長已無事可做了,他已沒必要呆在這個指揮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