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別這樣!

第5章 張三所犯何罪?(四千字求個推薦)

小姨子可不能看上姐夫,洛玉衡這樣嘟噥著,又想到洛天衣之前話裡話外,似乎對那宋言頗為偏向……這很不尋常。

難不成,洛天衣相中的人真是宋言?

姐夫和小姨子,這好嗎?

這不好!八卦之心被完全點燃,洛玉衡趕忙將剛離開的洛天樞又給叫了回來,讓洛天樞將之前在宋國公府發生的一切,事無鉅細重新講述一遍,當聽到宋言在初次見到洛天衣之時,面色呆滯,目不轉睛的時候眉毛一挑,在聽到洛天依面對宋言的時候,聲音沙啞,面色更是狐疑。

嗓子疼?有古怪,這裡面絕對有古怪。

……

國公府。

炎炎烈日。

宋言身著一條短褂蹲在門口揉搓木盆裡的衣服,一般來說這種事情都是丫鬟代勞,但宋言沒有丫鬟,現在還好,到了冬日寒水凜冽,冰風刺骨,又無炭火取暖,才是真的要命。

洗好的衣服掛在樹枝上晾曬,宋言用力伸了伸胳膊,緩解有些僵硬的身子。

他的待遇並沒有太多改變,不過至少現在離開小院已經不會再被僕役阻攔,他身上也有楊氏安排下人送來的幾塊碎銀,讓他到外面做兩身看的過去的衣服。萬一和洛天璇的婚事成了,他可是要從宋家出門的,穿的太過寒磣也丟宋家的臉。

園林,假山,閣樓,院落……

出生在這裡,可宋言還是第一次有機會好好看看這棟宅子。

偶有奴僕經過,看到宋言這張生面孔,都會好奇的小聲嘀咕這是新來的下人嗎?在聽到旁人講述之後,大約都會啊的一聲,這就是那位就快要出嫁的九少爺啊。然後看向宋言的視線,不免就帶上一些憐憫,好好一個俊秀少年郎,卻要到女方家做贅婿,當真可憐。

聽說這位九少爺,腦子還有點問題,好像是因為母親的死受到了太大刺激,腦袋時好時壞,好的時候跟正常人沒什麼區別,有問題的時候甚至會抱著一隻大公雞要那大公雞唱跳rap打籃球。

讓一隻公雞唱歌跳舞,這不是腦子有問題是啥?rap又是什麼東西?籃球是誰,為啥要打他?

也多虧這九少爺有點傻傻的,否則也活不到現在吧?

各異的目光讓宋言如坐針氈,倒不是覺得難堪,而是感覺這些人無論是丫鬟還是家丁全都不懷好意,那是一種總有刁民想害朕的錯覺。

被那楊氏折磨太久了,魔怔了……宋言搖頭,笑罵自己。

在洛家那邊沒出結果之前,楊氏應該是不會再對自己下手的,對宋言來說這是難得的悠閒時光。

許是洛宋兩大家族都在寧平的緣故,小縣城比想象中的繁華,街道上時不時有馬車經過,路邊店鋪林立,偶有捕快巡邏,這些捕快雖有些驕橫,畢竟捕快雖不屬於官但也屬於吏,拿俸祿的而且還能傳三代,這年頭也稱得上是個體面的工作,只要不主動去招惹他們也不會去找你的麻煩,倒也沒有像電影裡演的那樣囂張跋扈,便是看到路邊雜亂的攤販,也未曾驅趕。

寧國的社會風氣相對開放,並沒有那種女子只能宅於內院的規矩,街道上不時有身穿襦裙的女子經過,大多身姿纖細,膚色白皙,有水鄉女子的柔媚。

寧平縣雖小,但該有的東西一樣不少,茶樓酒肆,客棧勾欄……還有青樓。

這個世界娛樂生活相當匱乏,往往茶樓裡一個說書先生,就能引來不少茶客,至於說書的內容,也多以行俠仗義的故事為主。

稍微聽了一段,就看到有一黑臉莽漢和白面書生熱血沸騰,嚷嚷著除暴安良,要去將寧平縣令那狗官給宰了,然後……就被捕快給帶走了。

寧國不因言獲罪,但當街叫嚷要謀殺朝廷命官,怕是也少不了二十大板。

至於勾欄,是聽曲兒的地方。

正所謂閒來無事兒,勾欄聽曲兒。

宋言也去聽了一段,姑娘的聲音雖然好聽,但調子真不是他能欣賞的,不攢勁兒,還沒抖音上的大胸美女跳搖太陽攢勁兒,更別說那些福利姬。

他不由嘆了口氣,看來自己骨子裡還是個俗人,俗不可耐。

說起來,很多人會將勾欄和青樓混為一談,實際上兩者的業務雖有重合,但還是有不少分別的。

勾欄裡賣唱為主,青樓內賣身為主。

當然只要你能給得起錢,偶爾業務轉換也不是不可以。

勾欄主要面對普通老百姓,收費便宜,一場曲兒也就幾個銅板,便是不給無甚關係,至於青樓,身上沒有幾十兩銀子還是別去自取其辱了。在勾欄和青樓上面還有教坊司,如果說勾欄是站街,青樓是洗浴中心,那教坊司就是高階會所。

基本上只有王公貴族才有資格消費,那裡面的女子基本上都是犯了罪的官宦妻女,知書達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不僅能陪恩客排遣寂寞,還能暢談人生理想,那叫一個高雅。

據說京都那邊有一位戶部侍郎,和一位朝廷大員有世仇,在對方倒臺被流放嶺南妻女充入教坊司之後,接連一月天天去教坊司,還不點別人就點仇人妻女……甚至還遣人快馬加鞭好心的將這訊息告知仇家,導致仇人當場被氣死,氣量之狹小甚至驚動寧皇,被寧皇好一頓訓斥,然後罰俸三年。

寧平縣終究太小,沒有教坊司,可惜。

縣城中間還有一條河,有老叟釣魚,只是看了一會兒,在那老者連續兩次被魚兒掙脫之後,宋言就忍不住嘆息,欸,魚鉤,魚竿,魚線,裝備太差了……若是有他在地球上的那一套裝備,保管這條河別說魚,便是連一隻蝌蚪都別想活著。

可惜,後來管得嚴,不讓電魚了。

這樣想著,不由笑出了聲,惹來釣叟兩個白眼。

不遠處還有兩個老者在爭論著什麼,大都是一些和案件相關的內容,爭論到激烈處往往面紅耳赤,彼其娘之,汝母婢也張口就來,若非顧忌讀書人的體面,怕是會演變成西方議會那種場面,茶杯與鞋子齊飛,口水共長天一色。

估摸兩人之前應該都是從事和刑獄有關的工作,似是注意到宋言一直在不遠處旁聽,一老者衝著宋言招了招手:“這位公子可是對律法感興趣?”

老者眼神有些驚喜。

寧國蒙蔭入仕和科舉並行。

蒙蔭入仕就是祖輩有功勳,後代可蒙蔭為官,蒙蔭入仕有才者不多,自從太宗開始就已經有意識降低蒙蔭入仕官員的比例,上升空間一眼就能看到頭。對於普通人來說,想要高居廟堂之上,科舉是唯一出路,同時也是朝廷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實際上就連不少勳貴之家對自己才能有把握的後代也會選擇科舉,一旦高中再有家族相助,前途不可限量。

只是科舉,一考儒家經典,二考詩詞文章,三考時事策論,四考雜學。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