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明,無法無天

第761章 我們給兒子添個弟弟妹妹吧

杭州城的晨霧還未散盡,巾幗工坊門前已經擠滿了人。

來自松江、蘇州、嘉興等地的布商們翹首以待,手中攥著拜帖和契約草案。

朱幼薇站在正堂中央,環視著這些曾經對巾幗工坊嗤一鼻的商賈們。她今日特意穿了湖藍色襦裙,腰間銀剪在晨光下閃著微光。

“諸位遠道而來,想必都是為了合作之事。”朱幼薇聲音清亮,“今日我便把規矩說清楚。”

松江周家的老太爺拄著柺杖上前一步:“郡主明鑑,老朽帶著十六家布莊的誠意而來。”

朱幼薇微微頷首,示意小桃展開一卷絹布。上面密密麻麻寫著合作條款,用硃筆標出重點。

“第一,所有合作工坊必須以女工為主力,男子只能擔任工匠或管事。”朱幼薇指尖點在第一行,“女工月錢不得低於二兩,包食宿。”

蘇州沈掌櫃忍不住插話:“這工錢比男工還高.”

“沈掌櫃。”朱幼薇目光如炬,“女子織布的手藝比男子精細,效率也更高。雲南工坊最好的織工,一月能織三十匹上等布,值不值得這個價?”

沈掌櫃啞口無言。松江來的王老闆悄悄拉了拉他的袖子,示意他別多嘴。

“第二,利潤的三成要用於設立女子學堂。”朱幼薇繼續道,“每個工坊必須配備識字先生,教授《千字文》和基礎算學。”

周老太爺捋著白鬚點頭:“應當的。松江那邊已經找好了女先生,是致仕的劉御史家千金。”

朱幼薇露出滿意的神色:“第三,所有交易必須用寶鈔結算。工坊會派專人核查賬目,若發現私用銀兩,立即終止合作。”

堂下響起一片竊竊私語。寶鈔在江南不如在雲南流通,商人們顯然有些顧慮。

虔國公陳寒適時開口:“太子殿下有令,與巾幗工坊合作的商戶,可在當地寶鈔提舉司優先兌換。”

這話一出,商人們頓時眉開眼笑。誰不知道現在寶鈔在雲南比銀子還搶手,有了這個承諾,等於拿到了賺錢的通行證。

“現在請有意合作的人到東廂籤契約。”朱幼薇拍了拍手,“徐管事會一一核對資質。”

正堂東側早已擺好長案,筆墨紙硯齊備。徐管事是個四十出頭的婦人,曾在杭州織造局當過二十年書吏。她面前攤開著厚厚的登記冊,旁邊放著工坊特製的防偽印章。

周老太爺第一個上前:“老朽代表松江十六家布莊,請徐管事過目。”

徐管事仔細查驗了周家帶來的地契和保書,又讓隨行的賬房先生當場核算了資產。足足半個時辰後,她才點頭認可。

“畫押吧。”徐管事指著契約末尾,“一式三份,工坊留存一份,官府備案一份,你們自留一份。”

周老太爺顫巍巍地簽下名字,又讓隨從取出周家的銅印,在硃砂上重重一按。契約上頓時出現一個清晰的“松江周氏”篆文。

“下一個。”徐管事高聲道。

蘇州沈家、嘉興王家、湖州李家.各地布商依次上前。正堂裡瀰漫著墨香和硃砂的氣息,偶爾傳來討價還價的聲音,但很快又在徐管事不容置疑的態度下平息。

午時三刻,最後一份契約簽訂完畢。朱幼薇看著堆成小山的文書,嘴角微微上揚。

“諸位。”她走到臺階上,“三日後,工坊會派工匠去各地安裝新式織機。請各位回去準備好場地和女工。”

周老太爺拱手問道:“郡主,這女工該如何選拔?”

“十五歲以上,四十歲以下,手腳靈便即可。”朱幼薇想了想又補充,“優先錄用寡婦和貧家女子。”

沈掌櫃忍不住問:“若是學得慢”

“工坊會派熟手去教,包教包會。”朱幼薇斬釘截鐵地說,“但有一條,若發現虐待女工,立刻終止合作。雲南那邊上月剛趕走個緬甸商人,就因為剋扣了女工一頓飯錢。”

商人們連連稱是。他們現在誰還敢小看這個年輕的郡主?太子親自站臺,虔國公保駕護航,更別說工坊日進斗金的實力。

送走最後一位客人,朱幼薇長舒一口氣。小桃連忙遞上溫熱的菊花茶:“郡主累了吧?”

“還好。”朱幼薇揉了揉發酸的手腕,“去請徐管事來,今晚要把派往各地的人手定下來。”

陳寒從屏風後轉出,手裡拿著份名單:“不必找了,太子殿下已經調了二十名女官過來,都是識文斷字的。”

朱幼薇驚喜地接過名單:“父親何時安排的?”

“今早剛到的飛鴿傳書。”陳寒笑道,“殿下說了,要讓你沒有後顧之憂。”

徐管事匆匆趕來,手裡捧著剛蓋完章的契約:“郡主,都核對過了,沒有疏漏。”

朱幼薇仔細翻看每一份契約,在特別條款處都停頓片刻。確認無誤後,她抬頭對徐管事說:“明日開始,你帶著新來的女官們熟悉工坊規矩。七日後,第一批人就要出發去松江。”

暮色降臨,工坊裡的織機聲漸漸停歇。但正堂的燈火依然明亮,朱幼薇和徐管事正在給即將外派的女官們講解要點。

“到了地方上,第一件事是檢查女工的食宿。”朱幼薇指著章程說,“每人每日要有二兩肉,一旬休沐一日。”

一個年輕女官舉手問:“若是當地商人陽奉陰違怎麼辦?”

“直接寫信回來。”朱幼薇語氣堅決,“工坊會派人核查,情況屬實立即終止合作。記住,你們不僅是去教手藝,更是要護著那些女子。”

女官們神色肅穆地點頭。她們大多出身寒門,深知女子謀生不易。

夜色漸深,朱幼薇獨自站在望樓上。運河裡漕船如梭,大多掛著各地商號的旗幟。她知道,從明天開始,這些船上裝載的將不僅是布匹,還有無數女子的希望。

陳寒悄悄走來,為她披上外衣:“想什麼呢?”

“我在想,雲南工坊剛開張時,劉嬸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朱幼薇輕聲道,“現在她不僅能讀會寫,還能和番商談笑風生。”

陳寒順著她的目光望去,杭州城的萬家燈火盡收眼底:“這還只是開始。”

是啊,這還只是開始。朱幼薇在心裡默默重複。當各地的巾幗工坊都建起來時,大明的女子們就再也不用仰人鼻息了。

翌日清晨,第一批外派的女官們整裝待發。她們穿著統一的青色衣裙,腰間掛著工坊特製的銅牌。朱幼薇親自為每人繫上繡有“巾幗”二字的荷包。

“這裡面有十兩寶鈔,是你們的安家費。”朱幼薇叮囑道,“記住,你們代表的是杭州工坊的臉面。”

女官們齊聲應是。晨光中,她們的身影漸漸遠去,帶著新的希望奔赴各地。

杭州城的百姓們站在街道兩旁,目送這支特殊的隊伍。賣炊餅的張老漢喃喃自語:“這世道,真要變了。”

……

夜色漸深,杭州巾幗工坊的燈火一盞盞熄滅。

朱幼薇送走最後一批客人,揉了揉發酸的肩膀。小桃端來熱茶,輕聲道:“郡主,該歇息了。”

朱幼薇接過茶盞,溫熱透過瓷壁傳到指尖。她望向窗外,月光如水般傾瀉在庭院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