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803章 農業為先

這天上午,蕭夏視察了位於洛陽府伊闕縣的農學院,這裡原本是一座佔地八十頃的皇莊,土地肥沃,有山有水,蕭夏便把它捐出來作為農學院所在地。

目前已經修建了校舍以及各種生活設施,有近五百名學生在這裡研修農業。

歷朝歷代都極為重視農業,蕭夏當然也不例外,農業關係到大隋復甦,也關係到他的一億人目標。

歷史上是到了北宋才突破一億人口,根子還是農業進步,引進了以占城稻為標誌的優良的稻種,使糧食產量大大增加,蕭夏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事實上,早在蕭夏主政江南的大業五年,他便命人從日南郡搞來稻種進行種植,日南郡緊靠林邑國,林邑國就是後來佔婆國。

占城早稻已經在吳郡和江都郡種植成功,並在江南各地推廣,正是這一舉措,在大業八年時,江南道的糧食產量一舉超過了河北道,成為天下第一產糧之地。

到了大業十年,江南道糧食產量已經佔到天下糧食總產量的三成,為江南隋軍北伐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現在他只需要把早晚稻向整個南方地區和江淮地區推廣。

但這還不夠,蕭夏成立農學院是想培育出更多更好的農產品。

目前主管大隋教育的部門是國子監,其中國子監下面的太學負責高等教育,改革後,太學已經不再是一個學校,而是一個管理機構,下面有國子學、弘文館、算學、律學、農學、工學、醫學、船舶等八所高等學校。

同時,農學院又歸屬於司農寺管理,這就是雙重管理,太學管招生,司農寺管教學。

農學院的院正叫孫少年,京兆人,原本是大隋典農署令,今年五十餘歲了,一輩子都投身於農業。

孫少年還有一個堂兄叫孫思邈,目前被聘為大隋醫學院的博士。

天子楊堅就曾聘用孫思邈為國子博士,但被孫思邈婉拒,時隔三十年,蕭夏再一次聘用孫思邈為醫學博士,他卻欣然答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孫思邈看到了天子對醫學的重視,專門成立了醫學院,並把從太醫署提升為醫司。

孫少年把天子迎入農學院,農學院除了新修了校舍和其他設施外,其餘基本上保持了原來皇莊的模樣。

“朕聽說暖棚落成了,所以特地來看看!”

“陛下這邊請!“

不多時,他們來到一座佔地一畝的大棚前,這座大棚流光溢彩,閃爍著熒光,它是用明瓦鑲嵌而成,明瓦就是用貝殼磨薄了以後,光線就能透過,在江南的大戶人家都使用。

日本國輸入大隋的主要貨物之一,就是大貝殼。

不過農學院已經準備搭建第二座大棚,是新研製出來的水晶琉璃搭建,其實就是玻璃,幾個月前剛剛由琉璃坊研製出來。

蕭夏走進暖棚,裡面暖熱,溫度明顯比外面高很多,農學院主要用它來育種,裡面有一小片水田,裡面生長著秧苗。

孫少年介紹道:“陛下,這就是占城稻,它其實是一種早稻,春天播種,五月份成熟,收割後再鍾晚稻,所以江南地區現在都是雙季稻,微臣就想試一試,能不能利用它生長期短的優點,把它培育出來,在中原地區推廣成為一年麥稻兩熟。”

蕭夏連連點頭,現在中原地區是兩年三熟加上半年休耕,主要是一季冬小麥,一季粟米,粟米也就是小米,畝產量才一百多斤,小麥最多也才三百斤,糧食產量都不高,但水稻不一樣,水稻畝產五六百斤,可比種小米強多了。

而且隋唐開始進入地球溫暖期,所以到宋朝時,稻麥兩熟就在中原地區成功推廣,大大增加中原地區的糧食產量,也就從宋朝開始,一日兩頓改成了一日三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