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進士三千

第102章 讀卷

府試應該的童生很多,就算考棚再大,也不可能一次性容納大幾千人考試。

所以府試會分為幾天,每天將幾個縣合併在一起考。

第二天又會考另外幾個縣。

這樣就導致每一天考試,題目是不能一樣的。

可如此又產生一個問題。

每天考試的題目難度不能差別太明顯,不然會被指責出題不公,有難有易,其中有弊,所以題目又必須大致相同。

比如陳凡之前就聽說過,有個府府試分為四天。

知府在出題時絞盡腦汁。

最後出了四個題目,每天用一個。

這四個題目分別是“三十、四十、五十、六十”。

就很奇葩。

但實則這題也是小題,“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那知府將下半句截去,成為截下題。

作文時,“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順”等都不能說了,這些字眼也不能露出來,否則就會犯連下或者侵下的錯誤,文章會判不合格。

但是文中的意思,卻又要非有以上四個詞的意思不可,否則又要被判沒扣住題,沒做到如題行文。

而四個題題目的結構方式、內容要求有共同點,又要有所區別,政府和四天同考的出題標準。

所以那個知府實則是撒費苦心,又很有水平的。

陳凡自然不知道周良弼在之後會出什麼題,這廂考完,他第二天就趕了回去。

他的心中還在擔憂平菇種植的事情。

若是說府試是他平步青雲或者教學的資格所在。

那平菇種植就關乎到他以後能不能帶領王大牛那幾家人翻身過上好日子了。

兩方都很重要。

回到海陵的陳凡一頭扎進大棚,好在平菇長勢很不錯,雖然有些長梗,但那是因為天氣的原因,第一次種植有這效果,他已經很滿意了。

……

話分兩頭,這邊府試經過三天,淮州府應考童生已經全部試完成。

每一場考完,所有考紙都要在各級官員的監督下完成彌封。

等今天彌封結束,便正式進入了閱卷環節。

海陵縣作為第一天應該的縣份,自然是首當其衝。

周良弼作為主考,自然不用他先行閱卷。

而是由各縣學官將考紙先行整備後交給各縣主官。

主官試閱後,挑出他們比較滿意的卷子,再呈遞給周良弼這個知府最終遴選。

當然,各縣的縣令是不能看本縣的卷子的,這些卷子都是打亂後,由周良弼親自挑選,給其中一縣的主官審閱。

比如周良弼知道這是海陵縣的卷子,首先他不可能給楊廷選審閱。

其次,他將其它縣的卷子給楊廷選時,也不會告知楊廷選,這是哪個縣的卷子。

以防地方上計程車族豪紳,關係網比較大,可以勾連郡縣。

能做到州縣主官的人,大多都是進士官,偶有舉人出身,文章上大抵也是沒問題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