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陳凡才說周良弼這次府試出題還是很簡單的。
想要圍繞這個主旨寫文章,無非就是圍繞商朝百姓喜迎王師的情景,對弔民伐罪一事深入闡述罷了。
可陳凡前世也是考慣了試的,怎會不明白,看著越簡單的題目,想要脫穎而出就越難的道理?
八股作文,首先要參考朱熹的對這裡的註釋。
陳凡分明記得,朱熹對於這段話的註解是:“言商人聞周師之來,各以其類相迎者。”
“以武王能救民於水火之中,取其殘民者誅之,而不為暴虐耳。”
“君子,謂在位之人。小人,謂細民也。”
好,到了這裡,主旨便清晰了。
君子小人,就不是儒家傳統意義上的君子和小人了。
到這裡,很多讀書不精的兩腳書櫥就要中套了。
若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類的君子小人來闡發此文,那必然是被黜落的命了。
陳凡細細思索片刻,又把全文默背一遍,腦子裡漸漸將他這篇文章的框架擬定好,方才落筆稿紙。
商人備物以迎周師,亦可以概世矣。
商朝人簞食壺漿迎接周朝的軍隊,這件事很有代表性啊。
陳凡沒有靚才,也沒有急才,破題只能循規蹈矩。
“這是個毛病,書讀得還是少。不像古代文章大儒,用典信手拈來。”他心中暗道,也認識到了自己的短板。
但他本也不是用驚人之語譁眾取寵的人,這篇文章,他是想從文章結構上取勝。
於是陳凡收斂心神,落筆再次寫下“夫周無君子小人,皆商有也。去之已可概矣,況至以商迎周耶。”
……
此時的大堂之上,周良弼以將都是閒話。
“今春闔府上下,應考童生計有八千七百餘眾,與六年前比,多了一千三百人。此乃府臺大人重文教化之功也。”
江丨都縣令好不容易找個機會拍馬,那好話不要錢似的脫口而出。
周良弼搖頭笑道:“都是諸位之功,良弼聞之愧然。”
如皋縣令這時笑道:“也不知這次府試,何人可為案首。”
有人道:“江丨都縣童生朱之兆於文章一道頗有心得,就連廩生亦有去請教的。”
“興化縣何春芳苦讀不輟,在家鄉洲濰鐵柵寺閉門不出,上次還受過學政大人的嘉賞。”
“海陵縣通揚塾錢文星,家學淵源,其父乃天監十二年進士,現任吏部主事……”
……
眾人紛紛說出自己看好的人物,這時突然有個粗豪的聲音笑道:“我覺得還是海陵縣的陳凡最有案首相!”
眾人詫異轉頭,卻發現說話之人是泰州千戶所千戶陳湘。
一幫子文官聽到這話頓時喪氣轉頭,一個不通文墨的武人懂什麼?
陳凡是誰?
沒聽過啊。
更是有人轉頭向周圍人打聽,其中多數皆是搖頭。
薛夢桐和楊廷選悄悄看向周良弼,想從他的眉眼間發現點什麼。
可惜周良弼臉上波瀾不驚,端著茶盞,嘴角擎笑地聽著大家說話。
又有人問:“周大人這題出得妙啊!”
“是啊,雖是小題卻不難,但想要作好卻不簡單,要想作好此文,不僅要在文法上獨出一轍,還要在技巧、文采上高人一等。”
“是啊,我倒是期待,案首之人能做出如何花團錦簇的文章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