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進士三千

第55章 一文獨絕

“破題雖然對了,但實在普通。”洪昇看了陳凡文章的破題,心中剛剛那絲期待瞬間煙消雲滅。

不過,礙於此人乃是周良弼、薛夢桐兩人孩子的夫子,他老於世故,肯定不可能看個開頭就丟下。

洪昇調整一下坐姿,繼續朝下看去。

“在昔夫子一貫之統傳曾氏也,有所以喚之者曰參乎。迨(待音,等待。)曾子以守身之法,語門弟子,而亦有以呼之曰小子,此正曾子言下之提撕,小子當身之指示也。其情迫,其指切,吾試揣而擬之。”

更普通的一段話,陳凡在文中的意思,不過是將小子的出處點題而已。

但當洪昇看到最後一句時,眼睛突然一亮,剛剛還有些意味闌珊的他此時已經坐直了身子,饒有興趣地讀了下去。

所以,陳凡最後一句說了什麼?

我試著用聖人的語氣來模擬一下當時發生的事情。

情景帶入啊。

也就是說,陳凡借用聖人的口吻來重現當時發生的場景。

在後世,這種文體很多,但在這個時代,那簡直不要太新穎,難怪洪昇眼前一亮,連坐姿都端正了起來。

“鑑予之足者,小子耶?啟予之手者,小子耶?而小子亦還自念其手足耶!”

“孰是身而可不為一息千古之身,孰是身而又可不為一日三省之身。小子念之,其所謂千古者何若,而其所謂三省者又何若,則小子之無忽於小子者,猶自有在而能不為止惕然也。”

洪昇一邊看一點連連點頭。

當他看到陳凡文中“孰是身而又可不為一日三省之身”時,不由重重拍腿嘆道:“好文,好文吶。”

說完,抬頭用欣賞的目光看了眼陳凡,隨即拿著卷子展示給身邊的周良弼等人。

當週良弼等人從頭看到他指的地方,也不由心中倒抽一口涼氣。

為什麼?

因為陳凡簡直太會了。

首先他在文風上大膽求變,以代聖人立言的方法,將這個題目闡發。

其次,他並沒有侷限在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個淺層的意思上。

而是引申出,一日三省,方能“尤自有在而能不為之惕然也”。

這是什麼概念?

陳凡透過想象,推斷出當時曾子出口呼喚“小子”的情景,這其中的唏噓嘆息之聲,在他的文中變成千呼萬喚、語語驚心。

那種老師對學生的款款真情流露在字裡行間,讓人見之動容。

更何況,陳凡並沒有侷限在身體這個層面上,而是推陳出新,由此想到人生的修行上來。

做人難,做好人更難,做一輩子好人難上加難。

文中用“惕然”二字告誡“門生弟子”,你們一定要好好做人,三省吾身。

從第三人稱的寫法,變成第一人稱的寫法有什麼效果?

對,沒錯,更有代入感。

在場幾人看完後,後背都不禁冒了一身毛汗。

想象一下,若自己就是曾子臨死前在床邊聽訓的弟子。那此時的心裡是不是就如同陳凡文中所寫一樣,又是難過,又是“惕然一驚”。

好的文章,就是要人感同身受,陳凡做到了。

洪昇抬頭深深看了一眼面前的小小童生道:“此題後更無一字,而神情微旨,正復繚繞不窮,文於言外傳神,可稱獨絕。”

此言一出,不僅陳凡驚詫莫名,就是洪昇身邊的所有人都用驚訝地目光看向洪昇和陳凡二人。

言外傳神,可稱“獨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