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僕役魚貫而出,捧著八仙桌桌面大小的牌子在會場裡走動。
這大紙牌子上寫著各種題目。
有考表判等各種文體的、有考大梁律的,當然,陳凡不用關注那些,他的身份只要關注四書題即可。
很快,捧著四書題的雜役朝陳凡這邊走來。
陳凡心中這時非常忐忑。
他的八股制藝水平多是繼承原主。
說句實話,原主就是一個農家出身,沒有名師教導的普通讀書人。
甚至原主只對《論語》讀得較熟,理解地也相對透徹。
《孟子》只能說尚可。
《大學》有了之前系統的幫助,也可以說是尚可。
《中庸》那就慘不忍睹了,到目前為止,陳凡雖然還在用功想要將中庸理解到圓熟,但經義文章都是水磨工夫,距離真正的秀才公水平,他還差得很遠。
之前縣試透過,他不過是撞了大運,恰好抽中《論語》題方才勉強透過。
這次萬一出個《中庸》題,他估計就要丟人了。
當四書題靠近後,陳凡看到題目,眉頭微皺。
他的周圍士子們在看到這個牌子上的字時更是哀鴻遍野。
只見那個紅紙牌子上寫著兩個大字——“小子”。
“兄臺,你可知道【小子】出自何典?”
“為兄愚鈍,實在不知!”
“此題甚為蹊蹺,小子?”
陳凡在看到這道題時,原也有些搞不清頭緒。
但他突然腦中一道閃電劃過。
原來就在不久前,山長鬍源最後一次見他,曾經送給他一本湖廣學政錢為學所著的《四書集註》,
其中有一段話說過。
“小子之呼,以至反覆叮嚀之意也,其警之也深矣。”
當時陳凡看過這段話,他記得,看到這段話時,他也曾為開頭“小子”兩字而感到困惑。
後來他反覆查詢,最終在《論語》中找到了答案。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雲:‘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曾子生病,於是把他的弟子全都叫了過來,說道:“看看我的手,看看我的腳,《詩》有云,‘戰戰兢兢,好像面臨著深淵,好像走在薄薄的冰層上。’從今以後,我才知道自己可以免於禍害刑戮了!學生們!”
可能現代人很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你曾子都要死了,把弟子叫過來讓他們看你的手腳幹嘛?
這不純純有病嗎?
最後還特地叮囑一句:“小子,你給我看仔細了。”
但在儒家的觀念裡,這句話就有很多說道了。
陳凡慶幸自己看過《四書集註》,這一刻,他腦子裡對這篇文章應該怎麼寫,已經有了大概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