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來自各位儒學前輩!”
當戴繼等人走進乙一班的塾堂時,立刻被起立鼓掌的學童們嚇了一跳。
一幫子大梁儒林的前輩,沒想到弘毅塾會安排這麼……“奇怪”的歡迎儀式,眾人都有些窘迫,不知道應不應該回禮。
“禮畢!坐下!”隨著薛甲秀的聲音傳來,塾堂裡傳來整齊劃一的落座聲,這一下子解救了手忙腳亂的寧波眾人。
戴繼看著這一幕,小聲對韓輯道:“掌聲如雷而生童紋絲不動,起落如臂使指,那學童一令而靜。剛進塾堂,老夫便已初見這弘毅塾的端倪了。”
韓輯沒有說話,他也是第一次參加弘毅塾的正式課堂,對弘毅塾的鼓掌歡迎、一令而起坐,也感到十分新奇。
就連一直牢騷怪話的寧波府眾山長,此時也覺察出一絲不一樣來。
這時,陳凡微笑道:“今日寧波府來了許多先生!”
“說實話,對於先生們到來,我並沒有做什麼準備,其實乙一班的學生,現在大部分時間都是由躍之公在給他們講課!”
陳凡說到這,手指著案旁不遠處旁聽的海鯉。
海鯉則報以微笑,並沒有說話。
“但戴先生指名道姓讓我來給學童們講一堂課,戴先生專程前來海陵,我當然不能卻之,事前沒有準備,若是講得不好,還請諸位見諒。”
說到這,陳凡在案後微微躬身。
起身時,陳凡不待眾人回答,對臺下學童道:“今日塾堂講書內容,便由你們來定吧。”
聽到這話,寧波府山長們全都詫異萬分。
這得是多大的能耐,才能在這麼多人旁聽的時候,讓學生自己選擇課堂講授的內容?
有人懷疑地與旁邊同伴竊竊私語道:“許是之前便商量好的,演戲給我們看罷了。”
“我也覺得,若是講得不好,或是被學生出的題難住,那可就丟人丟大了。”
“我觀這陳解元年紀不大,口氣倒是不小。肯定是提前安排定了的。”
眾人七嘴八舌質疑,但此時的楊來賢卻在細心的觀察著陳凡塾堂裡的學童。
他們一幫寧波來的山長七嘴八舌說話,若是在自己的書院,學童們早就掉頭來看了。
但弘毅塾的這幫學童們卻目不轉睛盯著陳凡,似乎根本沒人在乎身後這些人說些什麼。
“有意思!”
旁邊的王鎬百無聊賴道:“什麼有意思?”
楊來賢道:“沒什麼,咱們是客,也應尊重人家弘毅塾,少說些吧!”
眾人聽到這話,聲音漸歇。
這時,有個學童起身道:“夫子,昨晚讀《尚書》,對【惟命不於常】理解的不夠深刻,還請夫子深講。”
說話之人是周炳先,他已經很久沒有上過陳凡的課了,見是陳凡講書,此時的他興奮無比,連忙找了個題來請教。
一眾寧波府的山長聽到這題也覺得頗有意思。
這句話出自《尚書》,是周公告誡康叔治國理政的名言。
全文是“惟命不於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
其實這句話很淺白,意思就是“天命不是固定不變的,行善政則得天命,行惡政則失天命。”
瞭解了前後文,其實這個話題又歸入了儒家“仁政”的老題目裡。
也正是如此,想要在這話題中,講出新意來,那就考察一個師者的水平了。
“你猜陳文瑞會怎麼展開?”楊來賢低聲對身邊的王鎬道。
王鎬笑了笑:“不過是【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另闢蹊徑的話,便是打破商王的【天命永恆】,引出《詩經》眾的《天命靡常》罷了,別的,這話題沒辦法展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