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凡走後,後艙頓時安靜了下來,聽著前艙鴨塘似的吵鬧聲,俞敬紅著臉,親自給韓輯斟酒道:“是下官安排不周!”
韓輯沒有說話,用沉默表達自己的不滿。但他也很好奇,陳凡費盡周折,將這幫學童們整到船上來,究竟是為了什麼。
前艙中,陳凡站在吵吵嚷嚷的眾人面前,用平靜的目光看向眾人。
很神奇,若是之前陳軒這麼看著這幫紈絝子弟,他們絕對依然我行我素。
可是經過這兩天陳凡接手丁二班後,這幫子膏粱子弟此刻竟然逐漸安靜了下來。
等船艙中徹底安靜後,陳凡這才開口道:“我這個人,遊湖跟別人不同。”
一句話,陳凡瞬間將所有人的好奇心全都拉了過來。
“別人遊湖是看風景,我遊湖是用風景看人。”
泰興縣縣丞之子羅瑜臣好奇道:“夫子,風景還能看人?”
陳凡微微一笑:“當然!船在湖上,寒煙寥寥,浮世萬千,我獨渺若孤粟;然此一粟,亦含星瀚。”
文字的魅力就在這裡,陳凡的一句話,瞬間讓所有人沉浸在“渺滄海之一粟”的感覺之中。
這兩天,雖然這幫鹽商、官宦子弟表現的無所謂,甚至還有閒心打鬧,但陳凡知道,這不過是他們的外表偽裝罷了。
他們其實一個個身上都或多或少是有壓力的。
陳凡剛剛的那句話,就是用“宏觀視角療法”讓他們在面對壓力時,認知自身渺小。
這樣便可以很有效的緩解焦慮。
這就是蘇軾在《赤壁賦》中借客之口感慨人生短暫(“哀吾生之須臾”),以“滄海一粟”對比長江之無窮,體現道家“齊物”思想——人在天地間雖渺小,卻可透過精神超脫獲得永恆的根本意義。
一個好的老師,他精心設計的課堂中,每一句話都是飽含深意的。
陳凡就是用第一句話,讓眾人放鬆下來,這樣才能更好的融入到接下來的情景教學中去。
果然,一幫學童跟隨著陳凡的思維,腦海中已經開始想象,小舟行與大江之上,周圍水霧渺渺,天地蒼茫間,只有自己一人。
那種感覺讓人迷醉又鬆弛。
前艙的俞敬端起酒杯笑道:“韓大人,我敬您一杯。”
他端起酒杯,卻發現韓輯正側耳聆聽前艙的動靜。
“韓大人?”
韓輯轉頭擺了擺手。
俞敬疑惑地看著他,只見他微微閉著眼睛,彷彿被催眠了一般。
此刻韓輯的心中感覺陳凡能有今日的成就,確實是有兩把刷子的。
他短短一句話,不僅讓前艙的學童們安靜了下來,就連自己放開心防,試著按照他的辦法沉浸進去時,一瞬間,他只覺剛剛上船時躁動的內心,此刻竟然平靜無比。
這時,陳凡的聲音再次響起:“我問你們,你們能不能用一首詩來形容剛剛心中的感覺?”
韓輯聞言,心中立刻閃過一首詩:“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
這首詩出自李白的《襄陽歌》,詩中用醉態消解心中渺小的焦慮,與《赤壁賦》中“公式清風明月”有異曲同工之妙。
“夫子!我想到一句!”這時,有個聲音傳了過來。
陳凡的聲音響起:“羅瑜臣,你很不錯,這兩天你的進步很大,我很期待你的答案。”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