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那年1985

第12章 這年月,膽子大的發財

“一萬啊,你娃子膽子也太大了,以後還不上,可怎麼辦!”

陳元慶瞥了眼一路嘮叨的楊啟明:“記得別說我借了一萬,只說借了五千。”

楊啟明:“我知道,放心吧,我肯定不會說漏嘴的。”

一萬塊多嗎?

在八十年代,無疑是極多的,屬於天文數字一般的存在。

此時有一個專屬能人的稱號“萬元戶”。

誰家成了萬元戶,那直接轟動十里八鄉,大家都得要表示一番尊重的。

現在居民人均月工資在50元左右,也就是說,得要工作16年時間才能拿到1萬塊錢的工資。

即使在四十年後,1萬塊已經不算多了,可要是丟了,也夠心疼上好幾個月時間的。

有錢了,陳元慶重新和請來建廠房的人商量了一番,要改一下廠房的建設。

首先,就是房子得要加鋼筋水泥柱,整個給弄成框架結構的。

至於說鋼筋水泥,直接從市場上面購買就行。

去年實行價格雙軌制之後,社會上面出現了一批以計劃內價格拿貨,以市場價格賣出的倒爺。

反正,無論怎麼樣,現在是有錢能夠買到貨了。

不像是以前,有錢你都買不到貨。

因為一切都是計劃生產,就沒有多的。

當然了,走市場價買的鋼筋,要比計劃內價格高出四百多塊錢,已經是千多塊錢一噸了。

對於陳元慶來講,自然是能夠接受。

在他的概念裡面,計劃價格本身就是人為的壓低商品價格,市場價才是商品該有的價格。

“這麼搞的話,光是修房子,就是得要七八千塊錢。”

這般,還是在大量的使用石頭的情況下。

對於石頭建材的話,全部都採用了相互鑲嵌的方式,就是一塊石頭給弄成凸起,另外一個就做出凹槽。

挺是費人工的,要是以後肯定不敢這般搞。

可現在人工費低到髮指,陳元慶還真的不介意花這個錢。

再者說了,石匠們領到錢之後,最後還是會還一部分給陳元慶的。

石匠屬於重體力勞動,個個的都要喝酒。

以後肯定會在陳元慶這買酒喝的。

陳元慶:“錢的問題不用擔心,把房子修好就成。”

“慶老闆說咋整,我們就咋整。”

“別我說咋整就咋整,你們才是專業的,肯定得要以你們的意見為主。”

自己發工錢,生活又是開得好,大家對陳元慶的尊敬,那是肉眼可見的漲了起來。

就沒有幹過這麼舒心的活!

接下來,陳元慶發現,他需要做的事情,還真的不少。

之前的酒甑,是不怎麼的行了。

太小了。

陳元慶準備換成大的,直接一次性蒸糧幾百斤。

畢竟,窖池修建好了之後,一個窖池三千多斤的料,蒸糧和蒸酒,用以前的酒甑效率都太低。

陳元慶準備搞不鏽鋼酒甑,得要找人定做才行。

酒甑倒是好解決,蜀川這邊有著不少酒廠,這些酒廠肯定是需要用到酒甑。

另外就是燃料的問題。

之前燒的柴禾,現在陳元慶要改用燒煤。

所以,灶也是得要重新弄。

陳元慶現在還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原料。

以前的時候,小打小鬧的,隨便收上一收,就能夠買來足夠的糧食。

而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每月要消耗的糧食在十幾噸,特別是高粱。

一般來講,當地農民是不種植高粱的。

因為高粱並不是屬於當地農民的主食。

一般種植高粱都和白酒公司有著很大的關係,種植出來之後,白酒公司就直接給收購了。

所以,陳元慶也是準備採用訂單化種植。

去找附近生產隊的隊長,宣傳讓大家種植高粱,自己無限收。

差不多隻需要五百多畝土地種植高粱,就夠陳元慶這小酒廠的消耗。

當然了,隨著以後釀酒規模的不斷擴大,需要的量肯定也是會更多。

到了端午後,陳元慶開始制曲。

不是制小曲,而是制大麴。

大麴和小曲在原料上面是大為不同的。

大麴一般是釀製濃香型和醬香型白酒,陳元慶現在自然不是想要做濃香型和醬香型白酒,但以後肯定要弄的。

他現在弄的,把大麴做好,放上一年成為老曲,明年制曲的時候混合到新曲裡面,可以提升酒麴的質量。

明年,也大概應該要開始弄濃香型白酒了。

大麴製作過程當中,有一個踩曲制磚的過程。

這個一般是由少女來完成。

至於說原因?

因為少女體輕,踩制的曲磚在密度上面剛好,利於曲磚的質量。

這天,陳元慶正在茅草棚裡面和幾個人幹活,他們都是準備接下來在陳元慶這個小酒廠裡面幹活的人。

幹活的人當中,有男有女。

陳元慶這算是提前的培養人才了。

“蒸酒的時候,火不能大了。要小火慢燒,這樣蒸汽才是不急。蒸出來的酒,品質才是有保證。”

有些東西,是陳元慶上一世從堂弟那學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