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北有種負罪感,他忽略了眼前這些可愛之人的知識儲備,他們大多是剛剛拿起武器的工人、農民、即使其中有幾位學生,但也僅僅是上過兩年私塾。
這是馮志剛在三團內精挑細選的戰士,忠誠度無需多言,雖說隊伍內有夜校教授戰士們讀書寫字,可水平只是停留在能夠熟稔掌握一部分常用字。
拍拍手,陸北說:“同志們,學習是一場戰鬥,既然是戰鬥,那就需要武器,當務之急是造出我們的武器。”
“什麼武器?”
“黑板、粉筆。”
這麼一說,眾人便明悟過來,當即從軍營裡翻找出斧頭跑去附近山林子裡砍樹,他們動作極快,帶著對於知識急不可耐的求知慾。
黑板是用木頭做的,粉筆燒製木炭而來,筆記本是用樺樹皮來代替,學習環境的艱苦也不無法影響到他們的熱愛。
同時,陸北要求他們先製作標杆,利用標杆進行瞄準這項技術十分適合現有情況,能保護迫擊炮陣地不暴露於視野中,更多是為了保護好炮兵小組。
陸北打算結合書面教學,再加上實物練習的方式進行,不過自然不會發射炮彈,因為馮志剛壓根兒就沒給炮彈。
先教眾人認識迫擊炮、擲彈筒的部件和射擊方式,遼造八十二毫米迫擊炮,一種射擊精度較為穩定的迫擊炮,由英國設計師設計製造,大批次列裝於東北軍連級單位,幾乎每個連隊都配屬一門八十毫米迫擊炮作為營連級支援火力。
先熟悉迫擊炮的構造部件,瞭解如何發射,陸北用木炭在木板上畫出炮彈拋物線,向眾人進行講解。
先不論眾人的文化水平,光勤懇認真程度就讓陸北很是高興,誰不喜歡勤學好問的學生?
“比如說之前鶴崗煤礦戰鬥,當時我使用拇指測距法進行,根據相似三角形原理,透過估算被拇指遮擋的靶標個數,計算目標距離。
這是一種在炮鏡損毀遺失情況下進行的傳統測距方式,先進行方向勘定,再測量方向和火炮角度,以相等角度對準,以此測定方位。”
張威山舉手問道:“教官,是不是就跟打槍一樣?”
“對滴!”
陸北笑著說:“但是火炮射擊與步槍射擊方式很不一樣,步槍射擊對準敵人,在標準情況下只會偏移幾米,但火炮不一樣,一旦偏離方向角度,會偏移幾十米甚至上百米。
咱們俗話也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而在現代軍事學上,火炮被稱為戰爭之王,不僅僅說火炮的重要性,也說明火炮的技術性和專業性。”
陸北叫來兩名戰士來架設迫擊炮,向他們解釋炮標尺上的標表,一群人圍在一起,拿著木炭在樺樹皮上做筆記。
就這樣,陸北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的進行教學,白天開大課,晚上開小課,針對學習能力弱、文化水平不足的戰士進行輔導。
很枯燥的教學,陸北不會趣味性教學,越是讓戰士們枯燥,他們才會格外瞭解重要性,才會十倍、百倍專注性學習。
如果只是學不會或許很多人都會放棄,但陸北看見戰士宋三狗因為不太理解仰角計算和標尺推算,在被呂三思這位連隊書記批評後,一個人會躲在林子裡偷偷的哭,陸北明白自己的同袍是多麼渴望知識。
團裡開大會,馮志剛甚至拿這件事作為典型,說知識也是戰鬥力,如果不懂知識、沒文化就無法使用火炮,爭取一枚炮彈炸掉一個敵人的火力點,僅憑步槍是無法打敗侵略者的。
這還只是繳獲敵人的迫擊炮,如果日後繳獲坦克、飛機,難道不學習使用,繼續用步槍跟敵人戰鬥嗎?
······
一個月後。
炮兵連的戰士們基本掌握如何使用迫擊炮和擲彈筒,但對於如何計算拋物線距離,精準把控方位目標還是有些吃力。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