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三和熊雲在火堆旁扭起秧歌,顧大姐帶著婦女團的同志唱了幾首抗日歌曲,而陸北張牙舞爪表演起來自己家鄉的花鼓戲。
可惜呂三思不在,他還在軍部開會,沒見識到陸北的歌喉。
······
翌日。
陸北和原來炮兵隊剛組建時的幾名骨幹同志送行,沿著湯旺河畔一直走。
“回去吧,抓緊時間訓練,可不能耽誤正事。”張威山揮手說。
宋三說:“再送一段。”
陸北攔住眾人:“送君千里終有一別,又不是生離死別,攏共不到十公里山路,還怕他迷路不成?”
“對對對。”
張威山說:“我又不是陸教官,這麼大一個活人,還能在山林子裡迷路不成?”
聞言,陸北臉上藏不住的嫌棄:“滾滾滾,早點滾蛋。”
“嘿嘿。”
邁開腳步,張威山一下躥出去十幾米,大笑著揮手向眾人告別。
望著他離去的背影消失在密林深處,陸北便帶著送行的戰友們回去,開始緊鑼密鼓的訓練工作。
在河畔石灘上,陸北展開新的訓練工作,向戰士們提及一個新的步兵戰術。那便是脫胎於日軍三角戰鬥隊形,在未來發揚光大的步兵班排戰術,是軍隊核心戰術思想。
如果訓練得當,炮兵隊四十四人,依靠強大的連級曲射火力,在戰鬥群展開後足以覆蓋一千米的防線。
戰士們盤腿坐在河灘上,陸北拿著樺木板向他們繪聲繪色講解三三制的運用。
“三三制,首先要了解什麼是三三制,為什麼要學習三三制,還要在戰場上運用。咱們先來說什麼是三三制,三三制簡單的來說就是一個不斷迴圈的三角戰術隊形。
這裡有跟日軍打過仗的老同志,每逢日軍組織進攻或者防禦時,總是會組成三角戰鬥隊形。你們知道咱們與日軍戰鬥的交換比很低,但為什麼那麼低,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日軍熟練掌握運用三角戰術隊形。
這裡也有新同志,心裡肯定會想,咱們為什麼要跟日本人學,學他們幹啥?”
陸北看向面前的同袍:“有沒有人這樣想,如果有請舉手。”
“有!”
一名半大的少年舉起手:“教官,日本人那麼壞,為啥要跟他們學,咱們不學也能打他們。”
“那你為什麼要扛槍打仗,扛糞叉子照樣能捅死人,為什麼不扛糞叉子?”陸北反問。
“因為槍好用唄,隔著老遠都能打死人。”
“對了,因為好用!”
拿著木炭,陸北在另一塊樺木板上寫下兩個大字‘好用’。
“別管中的、西的,老的、新的,好用就行,拜觀世音菩薩不管用,咱們還能求玉皇大帝,是不是?”
底下的戰士們忍不住笑起來。
陸北示意戰士坐下:“好用,好用就是行。日軍的三角戰術隊形好用,今天我就給大家教授一個比日軍三角戰術隊形更好用的,這就是三三制!”
隨後,陸北在樺木板上寫下‘三三制’,底下的炮兵隊老戰士拿著樺樹皮和木炭開始跟著寫,他們已經習慣學習,無論是軍事戰術,還是文化,陸北總在不經意間把這些灌輸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