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都城,錢塘。
“完了!周軍前鋒距錢塘只剩五百里了。”
“大宋兩百年基業,就要這麼斷了嗎?”
“依我之見,當速調襄樊精銳勤王!”
“萬萬不可,襄樊精銳若被調回,蒙古大軍就可長驅直入!”
……
自宇文拓與黃裳一戰,將臨安城摧毀後,大宋便遷都錢塘。被宇文拓起了完顏構這一綽號的大宋官家趙構,苦撐了半年多,待皇后吳鶯韻的孩子降世,親自取名為趙澤後,終於心力耗盡,一命嗚呼。
大宋朝臣擁小皇子趙澤繼位,太后吳鶯韻臨朝,諸葛正我、蔡京、傅宗書三人為輔政大臣。隨著登上輔政大臣寶座,原本對蔡京俯首帖耳的傅宗書,勢力不斷膨脹,已有與蔡京分庭抗禮之勢。
然,禁軍兵權掌握在六五神侯·諸葛正我手中,代兒子趙澤執掌部分皇權的吳鶯韻,更有意在蔡京與傅宗書之間製造平衡,不讓任何一方做大至威脅皇權。因而,三位輔政大臣雖明爭暗鬥,卻讓局勢維持在微妙平衡中。
奈何,這種微妙的平衡太過脆弱,周國大軍殺至,更宣告大宋末日降臨。
這日,朝會。
朝會方召開,隨著兵部彙報元十三限統率的大軍,距錢塘只剩最後五百里路程,井然有序的朝會瞬間大亂。一個個平素風度翩翩,以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自詡的朝臣,如無頭蒼蠅般在金碧輝煌的殿宇中亂竄。
雜亂言語紛起,內凝無盡絕望。
“夠了。”
小皇帝趙澤剛滿一週歲,尚無法在鎏金寶座上坐穩,只能由太后吳鶯韻抱在懷中。穿著一件金牡丹鳳凰長裙,青絲挽起,以步搖與鳳簪作為點綴,身前垂落輕紗的吳鶯韻,聽得下方嘈雜,修長如柳葉的黛眉輕蹙,一聲嬌喝。
“誰再敢多嘴,就割了舌頭!”
嗆!嗆!嗆!
吳鶯韻臨朝後,為了避嫌,將大宋著名女將蕭元漪自襄樊調回,充任禁軍頭領。此時,一身戎裝,儘管眼角魚尾紋證明已不年輕,卻猶自風姿綽約的蕭元漪,帶著百餘名禁軍侍衛守在殿中。
吳鶯韻一聲令下,殿中禁軍士兵紛紛拔出佩刀,鋼刀出鞘之聲匯聚至一處,分外清脆,溢位的寒意,讓殿中氣溫驟降。隨之而來,爭吵不休的文官武將們,紛紛閉嘴,許多人第一時間返回原位。
“哀家沒興趣聽你們鬥嘴,現在最重要的事是抵擋周軍!”
示意蕭元漪以武力警告群臣後,美豔大方的吳鶯韻清了清嗓子,義正詞嚴道。
“啟稟太后。”
大慫朝堂,懂得軍事之人並不多,首屈一指無過於諸葛正我。吳鶯韻話音未落,鬚髮雪白,臉頰遍佈褶皺,仍願為大宋嘔心瀝血的諸葛正我出列。
“周軍自入境以來,對百姓秋毫不犯,每到一地,都開倉放糧,處死貪官汙吏,更有碧落幫呼應,兵鋒所及,諸多城池往往一觸即潰,輕鬆收編我大宋之兵。如今,元十三限已擁兵十萬,宇文傷也擁兵五萬。”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