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女君記

第389章 365章 西北諜報

他兩人就這麼你一言我一語,竟然把情況分析了一遍,是啊,這件事情他們畢竟沒有戰略主動權,最終還是要看契丹方面如何選擇的。

蕭胡輦的確可以調動西北諸部族,但是別忘了,這麼些年,透過曹光實、石保吉乃至竇神寶這些人的不斷努力。河西的大部分地區還是收歸大宋所有,比如說興靈,橫山諸軍寨,環州均有駐軍,可以支撐河東,遙望關西。

而舜華去了後雖不管軍事,但外交和農業上卻是如虎添翼,河西周圍部落不少,比如說和田,党項殘部和回紇,但“黃河百害,唯利一套”,掌握著後套平原的大宋,在成國長公主的主持之下,農業技術突飛猛進。糧食問題可以解決貧瘠的西北大多數問題,自然一些情報也就瞞不過她了。

所以這邊李繼隆說完,這還沒休息幾天的石孝孫立馬又被小姨指派了任務,邦媛手書一封信,道:“你日夜兼程,換人不換馬,一定要儘快交到銀州大營阿姊手裡。”鑑於在場的都是絕對信得過的人,她也沒有跟這個腦子不夠靈光的外甥故弄玄虛,生怕他誤事,“很多事情不便在信中詳寫,你可以直接跟阿姊說。我需要她和甘州回紇乃至於靈州烏達來往,收集契丹西北的動向。”

後面這個,大家都知道指的是李繼遷意外身死後,其妻子遼興平公主盡顯女強人風範。帶領部眾逃亡,契丹雖然因為她遠嫁和親的功績,願意給予一些支援,但明顯已經不想再扶持一個傀儡政權了。興平公主幹脆就以胡風改嫁給李繼遷長子李德明,繼續掌權,並且神奇征服了靈州地區,這個地方選的非常好,正處於宋遼兩方暫時都沒有能力夠到的地方。而且此地三山環抱,一水中流,民風淳厚。且境內水土陽光資源豐富,適合葡萄種植,瓜果香甜,反正養活部眾是沒問題的。

結果就是,舜華沒有等來援兵,反而接到了不太好完成的任務。

那是當然的了。現任党項族首領夫人畢竟是耶律氏宗親,她雖說要生存,但你想從他手裡得到遼國的具體訊息,不出點兒血是肯定不行的。

而銀夏之地胡漢混雜,偏偏土地也只有後套那一塊兒可以供給。根本沒有辦法長期駐軍。也就是依靠關東子弟多任俠,能夠以一當五,抵禦敵寇,保家衛國。

所以石保吉都難得有些不滿,對來人道:“種鎮撫,曹將軍,我自知道大王為大宋守禦北京,勞苦功高。可是我河西這邊也是新得的土地,人口不該好好鞏固嗎?現在難得歸義軍有了錯處。契丹那邊兒正好趕上新舊交替。大王連這樣都不肯援助?”

曹瑋想這都是你們趙宋皇家的家事,你當姐夫的可以說幾句大王和公主殿下。我可沒有這個膽子,不說別的,我七弟還在代王手底下混呢,於是他和稀泥,道:“太尉息怒,大王也有大王的難處,她此次出兵河東,本就引得朝廷上下非議,糧草軍械多有官司。長公主原也沒指望能從他那裡獲得大軍支援。再說代王府右司馬,河北西路廂軍營指揮使李光輔不是已經回代郡招募子弟軍來來援了嗎?此人文武雙全,英姿勃發,瑋曾與其並肩戰鬥,太尉是知道的。”

石保吉顧忌種世衡在此,沒說太難聽的,實際上,家鄉子弟兵有什麼用啊,至多不過兩三千,根本形不成有效戰力。而且這些人多有不法,雖不敢對長公主殿下無禮,但是讓他和一眾地方官都很頭疼。

得虧他這話沒說出來,不然眼下兩個少年將軍一定一起無語。

這人不行,不能怪路不平啊。不管是李繼隆還是代王殿下都用過家鄉子弟兵,那效果是出奇的好,你用不好,那隻能證明你水平不夠。

成國長公主和石孝孫則在旁邊的公主花廳密談了一會兒,來了中軍大賬,見了幾人道:“河西收成晚,我過幾日就要去河套盯著秋收了,我看代王女弟說的也是實話,眼下朝廷的腹心之患,畢竟是契丹大軍,而河西這個地方貧瘠,若能圖謀歸義軍,自然是最好,若不能,也不能干涉大局,說到底,若燕雲十六州在手。自然能夠發展國力,一舉恢復漢唐舊疆。而若是強行在河西拓展局面,此地畢竟大多數地方都是沙漠戈壁,無法養育大軍。光靠關中難以支撐,早晚會把朝廷拖垮。”

幾個男子都有些吃驚,沒想到趙舜華這個在大家眼裡一向柔弱和存在感不強的長公主,竟能說出這樣軍事通達的話來。

不過成國長公主可沒空理他們怎麼想的,吩咐道:“曹將軍,我記得當初是你最先攻破夏州和惠州,必然也有些渠道。我要寫信給那個耶律汀,你能送去嗎?”

“能自然是能的。”曹瑋名將之姿,當然也知道了代王和長公主的謀劃,只不過他是相對謹慎之人,還是懇切道:“殿下,恕臣冒昧一來,陛下並未授予您軍事通訊之權。二來,那耶律氏雖是党項女君,但畢竟出身契丹,您就不怕他故意用假訊息誘使我大軍犯錯嗎?”

“這種事情雖然不敢說完全避免。但我和邦媛心照不宣。覺得這個耶律汀恐怕不會這樣傻。”舜華多年曆練,也有些底氣,道:“曹將軍這樣說,就知道她受困於我大軍和物資,是一定會願意與我虛與委蛇的,可若他不真出點兒血,就算本宮閱歷不足,難道各位就不會幫我把關嗎?而一旦他願意和我通訊,那本宮自然就讓他絕無退路。”

這話說的很毒,但大家也都聽明白了。契丹方面一旦知道這個宗室女背棄了自己的國家,那定然是萬分憤怒,連李繼遷的條件都不會給他。若是大宋勝了還好,敗了的話,不得先把叛徒處死?

可站在成國長公主的角度,“何況,當年李繼遷年過40,且有數子,遼國晉之宗室中不僅有公主,還有數不清的貴女,偏偏挑了她嫁過來,嫁過來之後又不能給她撐腰。以至於她現在委身繼子,所圖的不過是一方安穩。我猜,若是能夠在宋遼夾縫間生存,她一定不會願意當個亡國之婦的。”

石保吉看著眼前侃侃而談的小姨子,再想想與河北、河東大展神威的另一位。忽然就覺得自己很幸運。他的老婆還是很溫柔賢惠的。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