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化三年二月初九,眾多學子期待已久的春闈終於是正式開始了。
在春闈之前,賈敏和林黛玉早早便開始為蘇慕白準備了乾糧及保暖衣物等。
二月初的京師夜晚還是非常寒冷的,且會試一開,考生進入貢院後,九天之內都必須待在貢院裡,便是人死了,也得九天之後才搬出去。
考場內考官率領巡考晝夜不停巡邏嚴查舞弊之事,考場外披堅執銳計程車兵把守貢院,別說是人,連只鳥兒都別想飛進飛出。
因此若是準備的不充分,吃不飽穿不暖,再加上巨大的心理壓力下,別說安心科舉了,人不大病一場都是好的。
不過這對蘇慕白來說都是小問題,以蘇慕白和林家的財力,自然不會在用度上讓蘇慕白受委屈。
蘇慕白帶的乾糧都是府上廚子精心製作的肉脯,再搭配上精米熬些清粥,吃的絕對是上上之選了。
在一切準備妥當之後,林家一行人將蘇慕白送到了京師貢院前。
此時貢院已經排起了長隊,趕考的舉子們一個個翹首以待,等候著接受檢查。
科舉為了避免舞弊,對於舉子們的攜帶物品以及衣物等搜查的十分仔細,而且還會檢查身體,確保沒有夾帶私貨,行科舉舞弊之事。
當然了,儘管如此嚴格,依然打消不了一些人投機取巧的心思。
就在蘇慕白剛下馬車之時,便看見有兩個約莫三十多歲的考生被貢院兵丁押著拖了出去,兩人面如死灰,如喪考妣。
這就是被抓了現行的舉子,不僅科舉無望,還要被革除舉人功名,這輩子算是廢了。
貢院前,林如海看著眼前場景,語重心長囑咐道。
“慕白,看到了,持身不正,持心不純,這便是下場。”
“此番科舉,鯉躍龍門也好,名落孫山也罷,都不重要,千萬不要有其他心思,安安分分憑著一身所學才是硬道理。”
蘇慕白微微點頭後道。
“伯父放心,慕白記住了。”
一旁的賈敏聽後趕忙說道。
“慕白才不會這樣呢,好了,慕白,趕緊去排隊吧,東西都準備好了,記住,別緊張,也別擔心。”
“不管你考的怎麼樣,家裡人都在等著你呢。”
蘇慕白臉上露出一絲笑意。
“等考完了,我想吃伯母做的鱸魚羹。”
賈敏慈愛笑了笑。
“好,給你做。”
一旁的林黛玉看向蘇慕白溫婉說道。
“慕白哥哥加油,你是最棒的,你肯定能獨佔鰲頭,蟾宮折桂。”
蘇慕白輕笑一聲道。
“好,看我考個會元回來。”
帶著家人滿滿的祝福與期望,蘇慕白目光堅定,帶著行李便加入了佇列之中。
在等待了約莫兩刻鐘後,蘇慕白透過了檢查,來到了貢院內。
在找到了自己的號房之後,蘇慕白打量了一番,不得不說,這號房小的可憐。
號房寬三尺,深四尺,高六尺,面積約1.3平方米。
號房內放著一張小桌,上面放著兩塊木板,答卷時,一塊鋪在下層做凳子,一塊鋪在上層做書桌;睡覺時,兩塊木板拼起來就是一張簡易的床。
蘇慕白運氣不錯,沒有被分到號房尾部,那裡一般跟廁所挨著,臭氣熏天。
蘇慕白的號房就在一列中間,倒是方便。
在簡單觀察了一下號房之後,蘇慕白便安置了一下自己的物品,隨後取出文房四寶,靜靜的等候答題了。
又過了半個時辰之後,伴隨著貢院內三聲鑼響,隆化三年的春闈正式開始,考官們將試卷發放到了各個號房之中。
號房內,蘇慕白領到試卷後簡單瀏覽了一番,隨後便研墨開始作答了。
春闈第一場考的是四書義三道、經義四道。
要求考生對儒家經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等有深入理解和闡釋能力,能夠準確把握經義並進行論述。
這對於蘇慕白來說簡直就是小菜一碟,蘇慕白洋洋灑灑揮筆作答。
春闈連考三場,每場三天。
從二月初九開始考試,一直考到二月十七才能結束。
這個期間,每場考試結束後,家眷可以往貢院送一次補充物資,考生只能在貢院待著。
頭一場的三天考試很快便過去了,對於大多數舉子而言,第一場難度並不大。
畢竟能來京師趕考的句子,那都是各府的學霸,經義是基本功,都不會差。
不過伴隨著第二場的策論題目公佈後,貢院內不由得一陣哀嚎。
這次的策論題目很是複雜。
大學之道,天命之謂性,學而時習之,孟子見梁惠王。
簡單的四句話,分別出自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本經義之中。
而且單單從字面理解,這四句話沒什麼邏輯相關之處。
但策論卻需要考生代聖人立言,而且還需嚴格按照格式作答,前後邏輯緊密相連。
前文書說過,科舉中難度較大的題目便是這種截搭題目,更何況是一連四本經義截搭,這極大增加了考生的答題難度。
但蘇慕白在仔細認真思考了一番後,心裡已經有了答題思路,在完善了一下思路後,蘇慕白便開始破題了。
大學之道,乃儒家修身治國之要;天命之謂性,啟人性本善之思;學而時習之,為求知進學之法;孟子見梁惠王,展仁政王道之旨。四者雖言各有殊,然皆蘊聖賢之理,通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大道,當合而觀之,以明儒家思想之精妙。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此為儒家修己治人之綱。天命之謂性,揭示人性本善,承天之命,蘊道德之源。學而時習之,強調學思踐悟,以達知行合一。孟子見梁惠王,借仁政之說,論君民之道。四者相貫,共築儒家思想之大廈,為後世修身立世、為政治民之準則。
在思路構思好後,蘇慕白下筆如有神助,一篇文章洋洋灑灑便寫了出來。
文章寫好之後,蘇慕白又認真檢查了一番,看看其中是否有違制避諱的地方。
這個尤為重要。
古代講究為尊者諱,舉子行文,既要避父母諱,也要避帝王名諱。
因為沒有避諱而被取消科舉成績的人比比皆是,蘇慕白自然不想自己在這個基礎問題上栽了跟頭。
在認真檢查了一番,確認文章沒有問題之後,蘇慕白便將文章謄寫到了墨卷之上,而後小心的放到一旁,晾乾墨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