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意?”朱棣目光一凜,來了興趣。
朱高煦胸有成竹地說道:“兒臣在海外建立藩國後,可為大明與西方之間做中轉貿易。大明的絲綢、瓷器運到兒臣藩國,再由藩國販運至西方各國。同理,西方的奇珍異寶也可透過兒臣藩國源源不斷地流入大明。如此一來,不僅可為大明開闢海外市場,更能充實國庫,何樂而不為?”
“呵呵,你小子打的好算盤。”朱棣轉過身,目光如炬,“不過,你這想法倒也合我心意。大明的確需要向海外擴張。”
朱高煦心中暗喜,面上卻裝作忐忑:“那父皇的意思是……”
“準了!”朱棣大手一揮,“不過,有個條件。”
“父皇請說。”
“你可以去海外建立藩國,但必須每年向大明朝貢,承認大明宗主國地位。”朱棣沉思片刻,又道,“至於官員監督一事,念在你所去之地確實遙遠,就依你所言,以通商為主。但朕會派幾名得力心腹隨你同去,協助你建立藩國。”
朱高煦心中大喜,這比派遣監視官員要好得多。“兒臣遵旨!”朱高煦跪地叩首,“兒臣定不負父皇厚望,為大明開拓萬里疆土,建立貿易中轉之地,讓大明國庫日益充盈!”
朱棣滿意地點點頭:“好,你先下去準備吧。朕等你造完寶船,下西洋之事萬事俱備後會下旨,讓鄭和帶上你一同下西洋。”
朱高煦退出御書房,臉上的笑容再也抑制不住。他快步走向自己的府邸,心中已經開始盤算著遠航的細節。
“美洲,我來了!”朱高煦低聲自語,眼中閃爍著野心的光芒。
............
得到朱棣的回覆後朱高煦回到了自己的府中。朱高煦先與韋氏說今天封王號之事。
“今天朝會,父王封我為漢王,之後可能就要就藩,但是我和老頭子說我不想在大明範圍內就藩,我想去那遠方自己探索出一片土地在那裡就藩!”
韋氏聽完,一臉震驚的說到:“你拒絕就藩了?那海外不如大明富裕,為何還要去那邊遠之地受苦?”
朱高煦搖頭輕笑:“在大明當王爺看似風光,實則是籠中金絲雀。去外地就藩只能困在封地方圓百里,四業不得從事,整日無所事事,那算什麼人生?”他眼神堅定,聲音低沉,“留在京城又要與大哥爭奪太子之位,弄不好就是身首異處的下場。”
他踱步到窗前,望向遠方:“況且,海外天高皇帝遠,我完全可以玩那套'外王內帝'的把戲,表面稱臣納貢,實則自立為皇。這比留在京城明爭暗鬥風險小多了。再說,控制了大明與西方的海上貿易線,那暴利足夠讓我們的後代吃幾百年了!”
韋氏被他的遠見所震撼,但仍有顧慮:“你說得有理,但究竟是走陸路還是水路?海路風高浪急,兇險異常;陸路呢,不是茫茫大漠就是莽莽叢林,同樣艱難。”
朱高煦胸有成竹地笑道:“當然是走海路!我可是資深船長出身,對付海浪再熟練不過了。老頭子讓我改良寶船,我已經引入了三角帆、水密艙、雙層船殼等先進設計,那些船絕對比之前的大明寶船結實百倍!”他拍著胸脯保證道。
韋氏嘆了口氣,柔聲道:“既然你意已決,妾身自當追隨。只願我們的小壑兒平安長大,他才剛出生不久,禁不起顛簸啊。”
朱高煦回覆道:“一定會的!”
……………
交談結束後,朱高煦回到書房,開始仔細規劃遠航物資清單。他深知這不僅是一次航行,更是一個文明的遷移工程。
“必須帶上馬匹,”他自言自語道,“美洲沒有馬,而馬對文明發展至關重要。”他在紙上快速記下:“儒家經典如《四書五經》是必帶物品,雖然我不打算完全照搬那套封建制度,但作為中華文化的根基和道德教化工具還是不可或缺的。”
他繼續補充著清單:“茶葉種子、桑樹苗、蠶種…還有水稻、小麥、大豆…這些都是立國之本。再加上各類工匠、醫師、學者…得組建一支精幹的開拓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