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美洲帝國:日月旗的應許之地

第40章 議事會構想

.............

幾天後,朱高煦召集了幾位跟隨他最久的船長,還有定居點裡幾位頗有聲望的儒生,將自己的這套“新京議事會構想”和盤托出。

話音剛落,議事堂裡先是一片死寂,落針可聞。

幾個船長你看我,我看你,臉上滿是茫然。他們是跑慣了大風大浪的人,船上的規矩簡單直接,船長說了算,底下人聽令就是。這又是選舉,又是投票,又是互相監督,聽著就頭暈。那個絡腮鬍子的張船長,他使勁撓了撓那亂蓬蓬的頭髮,粗聲粗氣地問:“王爺,俺沒聽錯吧?您的意思是……以後這新京城的頭兒,咱們說了能算一部分?不是您一句話就定了?”他咂摸了一下滋味,覺得這事怪新鮮的,但轉念一想,“不過也好,反正最後還是王爺您拍板,俺們就跟著喊喊,出不了岔子。”

旁邊另一個精瘦的船長,姓李,心思活絡些,皺著眉補充道:“王爺,這法子聽著是讓大夥兒都說得上話,可會不會太慢了?海上不等人,岸上的事兒恐怕也耽擱不起。萬一七嘴八舌吵個沒完,啥事也定不下來,那不是誤事嗎?”

船長們還在琢磨利弊,那幾位儒生的反應可就炸了鍋。為首的是個姓錢的老秀才,鬍子花白,身子骨瞧著還硬朗,此刻卻氣得雙手都有些哆嗦。他猛地站起身,對著朱高煦長揖不起:“王爺!萬萬不可!萬萬不可啊!自古聖賢治世,皆是朝廷簡派良吏,上承天心,下牧黎民。豈能、豈能讓那些引車賣漿之流、目不識丁之輩,來議論官吏任免?農人耕種,工匠勞作,商賈逐利,各安其分,方是治世正道!若讓他們與讀書人同堂議政,豈不是將這尊卑秩序攪得天翻地覆?此乃亂政之始,綱常掃地啊!老朽……老朽真是聞所未聞,想都不敢想!”他語氣激動,幾乎是痛心疾首。

另一個年輕些的儒生,姓趙,平日裡頗得朱高煦看重,負責文書記錄,此時也漲紅了臉,跟著起身:“王爺明鑑!我等追隨王爺遠渡重洋,為的是在這蠻夷之地重建禮樂,光大華夏衣冠,延續聖人道統!如今根基未穩,正該上下一心,效法古制。若行此等聞所未聞之法,恐人心浮動,非但不能凝聚力量,反而會滋生事端,離心離德!長此以往,我等與那些化外之民何異?懇請王爺三思,收回成命!”

他們是真的慌了,感覺自己堅守的整個世界觀都在搖搖欲墜。在他們看來,讓那些滿身泥土、油汙、銅臭的人來決定誰當官,甚至跟他們這些飽讀詩書的人平起平坐討論治理之道,還要受他們監督。這比前幾天王爺說要費大力氣種那嗆人鼻子的“菸草”,還要讓他們無法理解,甚至感到恐懼。

看著儒生們捶胸頓足、恨不得以頭搶地的模樣,朱高煦臉上沒什麼表情,心裡卻覺得這場景頗為有趣。他端起桌上的粗陶茶杯,慢條斯理地吹了吹熱氣,呷了一口,才不緊不慢地放下。

“錢先生,趙先生,還有諸位,都坐下說話。”他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沉穩,議事堂裡漸漸安靜下來。“本王知道你們在擔心什麼,無非是怕亂了規矩,失了體統。”

他目光平靜地掃過眾人,繼續說道:“但此一時,彼一時。這裡不是應天府,不是大明,是我們需要開發新大陸。腳下是幾萬裡未墾之土,周圍是心思難測的土著,大洋對岸還有隨時可能出現的西洋艦隊。想要在這裡活下去,還要活得好,就不能抱著老制度不放。”

朱高煦的手指在桌面上輕輕敲擊著:“農人供養我們,工匠武裝我們,商人為我們輸送錢糧,你們讀書人傳承道理、教化人心。少了哪一環,我這新明帝國都轉不起來。讓他們說話,不是要讓他們騎在誰頭上,而是要聽聽他們的難處,他們的想法。集思廣益,才能少走彎路。政令通達,民心才能凝聚。大家心裡痛快了,幹活才有勁頭,這新家園才能建得又快又好。”

“至於綱常倫理,”他頓了頓,嘴角似乎彎了一下,“孔夫子周遊列國,不也是因地制宜,看人下菜碟嗎?咱們在這新地方,面對新局面,搞點新章程,我看沒什麼不妥。再說了,最終誰說了算,你們心裡沒數嗎?”

他看向那幾個臉色依然難看的儒生,語氣加重了幾分,帶著一種不容置辯的決斷:“這議事會的規矩,是我朱高煦定的。你們現在要做的,不是跑來跟我爭辯祖宗說過什麼,而是坐下來,好好琢磨怎麼把這套規矩細化,寫成條文,讓它能用,好用。都聽明白了嗎?先議出個章程來,大家一起過目,再最終敲定這議事會的法度!”

議事堂裡徹底安靜了。船長們若有所思,似乎覺得這法子雖然麻煩,但王爺說得也有道理。儒生們則面色複雜,震驚、不甘、無奈,種種情緒交織,最終還是化作了一聲不易察覺的嘆息,默默地坐了回去。他們清楚得很,這位漢王殿下,一旦拿定了主意,九頭牛都拉不回來。眼下除了遵從,似乎也沒有別的路可走了,在這新大陸不像大明那樣儒生眾多,更多的是農民工匠,他們儒生還是很難翻出一些浪花。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