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美洲帝國:日月旗的應許之地

第101章 朱高煦的抉擇

陳祖義的船隊滿載而歸,給朱高煦帶來了第一筆來自中美洲的橫財。但這筆財富,也帶來了一個難題,這筆錢該怎麼花才能帶來最大的收益?

書房內,燈火通明。

朱高煦沒有看那些堆積如山的文書,只是安靜地坐在桌前。他的手指間,兩枚剛剛鑄好的五錢金幣在緩緩轉動,冰涼的觸感和沉甸甸的分量,不斷提醒著他這筆錢的來源—中美洲那源源不斷的巨大金礦。

陳祖義沒有讓他失望,成功從中美洲私掠到了第一桶金。私掠政策的第一步,走通了。

可這喜悅僅僅持續了片刻。

這四斤半黃金,連同那些青銅器熔鑄成的金幣與銅幣,與其說是財富,不如說是一份考卷。這筆錢,就是第一筆財富,怎麼投資,投資在哪裡,將直接決定這個新生政權的未來走向。

他的腦海中,三個選擇如同三條岔路,清晰地擺在面前。

第一個選擇,投資基礎教育。

他起身踱步到窗邊,夜色中,遠處工地的輪廓依稀可見,那裡正在興建新明的第一批專業技術學校。但這還遠遠不夠。

“全民識字,開啟民智,教化土著……”

這些詞語在他心中反覆盤旋。這是一個穿越者,最本能的渴望,就是強國,不要走封建主義的舊路。他要建立的,是一箇中西結合的國家,而不是換了地方的另一個大明。教育,是撬動這一切的基石。有了這筆黃金,他可以立刻下令印刷更多的《三字經》和《百家姓》,可以修建更多的蒙學,讓那些跟隨他來到新大陸的漢人子弟,以及那些願意歸化的原住民孩童,都能讀書識字。

可現實的寒意,瞬間就撲滅了這團熱火。

新明的子民如今散落在從大湖區到新威海的廣袤土地上,人口稀少,定居點分散。人少花費也少但是教育投入終歸是一個長期工程,也是一個金錢投入但是不產出經濟回報的工程。這需要一個強大的經濟才能支撐。

把首筆獲得的財富,投入到一場短期內完全看不到回報的掃盲運動中?錢砸進去,可能連個水花都看不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他等得起十年,可這個剛剛降臨在陌生大陸的國家,等得起嗎?

這個選擇最高尚,也最奢侈,奢侈到不切實際。

朱高煦的視線從遠處收回,落在了牆上那副巨大的新大陸地圖上。

第二個選擇,投資基礎設施。

他的手指在地圖上緩緩劃過,連線著新京、新上海、新杭州、新鄭州、新威海這五個主要的定居點,以及更遠處阿巴拉契亞山脈中的前哨站。

“要想富,先修路。”

這句後世的至理名言,此刻顯得如此正確,又如此沉重。

用這筆錢,組織人力,沿著海岸線修建一條貫穿南北的“直道”,或者,投入新京的造船廠,擴大規模,建造更多、更大的近海商船。無論是哪一種,都能極大地促進內部的人員與物資流通,降低運輸成本,從而強化他對這片遼闊疆域的控制。

可新的問題又來了。

修一條像樣的大路,需要多少人力?多少物力?需要耗費多少時間?新明最缺的就是人!把寶貴的人力從農田和礦場上抽調出來,去幹這種幾年內都未必能完工的工程,無異於殺雞取卵。

而且貨物流通,在如今人少的情況下也完全看不出有什麼太大的作用,是可以規劃幾個直道專案,但是可以先規劃著,慢點推進,一步一步來。

基建是國家的命脈,是長遠之利。但遠水,解不了近渴。這筆黃金必須用在能立刻看到效果的地方,而不是注入一個需要數年甚至十數年才能有所產出的無底洞。

朱高煦坐回桌案後,煩躁地揉了揉眉心。

前兩個選項,一個太慢,一個太耗。他的目光,最終落在了第三個選擇上。

發展海外貿易。

“貿易……菸草……黃金……‘買人’!”

他的眼神瞬間變得銳利起來。這才是眼下最急迫,也最能立竿見影的方案!

利用陳祖義這條線,源源不斷地從中美洲掠取黃金白銀。同時,將新大陸的特產,例如已經開始大面積種植的菸草、優質的木材,打包運往大明。

然後,用這些在新大陸不值錢,但在舊大陸沒有或者較為缺少的東西,去大明富庶的東南沿海,換取這個新生帝國最寶貴的戰略資源——人!

只要有足夠的人口,基建的大部分問題,都將迎刃而解,而教育也將會在有了貿易這個巨大血包的帶領下,更好的投入。

但這其中的風險,也同樣巨大。

茫茫大西洋、印度洋,風暴、暗礁、疾病,任何一個意外都可能讓船隊有去無回。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的風險。

他那個仁厚的太子大哥,朱高熾,會怎麼看?

一個就藩海外的親王,組建龐大的遠洋船隊,公然與大明進行貿易。朱高熾或許可以容忍他在海外就藩,但絕不會容忍他將手伸回大明,與那些本就盤根錯雜計程車紳、商賈攪和在一起。這會觸動朝廷最敏感的神經。

直接以“大秦”或者“漢王”的名義派出官船?那絕對不行,非常容易暴露。

書房內陷入了死寂,只剩下燈花偶爾爆裂的輕響。

朱高煦的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面,篤,篤,篤……每一個選項的利弊在他腦中反覆衝撞,讓他頭痛欲裂。

教育是未來,基建是根基,貿易是活路。三者都至關重要,卻又相互矛盾。他手裡的資源,只夠他走一條路。

走錯了,萬劫不復。

他的目光在書桌上煩躁地掃過,掠過一卷卷文書。最後,他的視線停在了一份檔案的封皮上——《私掠許可證》。

許可證……

非官方名義……

公司!

一道電光猛地在他腦中炸開!那個困擾他許久的死結,瞬間被劈得粉碎!

一個名字在他腦中猛地炸開!

東印度公司!

無論是荷蘭的VOC,還是英國的EIC,這些在後世攪動全球風雲的龐然大物,其本質不就是官方套著一層馬甲下場當商人嗎!

它們以公司的名義,行使著遠超一般貿易公司的權力,甚至可以發動戰爭,建立殖民地!

自己為什麼非要用“藩王”的身份去跟大明貿易?

為什麼要讓“大秦帝國”這個剛剛誕生的政治實體,赤膊上陣,直接暴露在舊大陸那些老狐狸的眼皮子底下?

他完全可以成立一個“公司”!

一個由他朱高煦個人出資,並佔據絕對控股權的商業實體!

一個由皇權在幕後掌控,壟斷全部海外貿易,再透過釋放少量股權,將整個大秦上層精英的利益都死死捆綁在一起的巨獸!

這個念頭一冒出來,就再也無法遏制,在他腦海裡瘋狂滋生,瞬間就構建起一個完整而大膽的藍圖。

首先,完美地規避了政治風險。

對於大明朝廷,對於他那位仁厚的大哥朱高熾而言,這不再是漢王朱高煦的官方艦隊,而是一家公司的商業行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