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很快,這一年又接近了尾聲。
戶部的年終獎,在眾多官員們的不懈努力下,終究是將結果統計了出來。
只是這個結果,讓眾多官員們差點咬到了自己的舌頭。
這個觸目驚心的數字,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
以往的大明,入朝為官有的僅僅是固定的俸祿,其次就是年節時些許的賞賜。
甚至有不少大臣的收入,遠遠不如支出。
為官一任,反而日子越過越難,就差沒有餓死了。
直到皇孫朱雄英從事政務後,大明的官員們收入這才有所提升。
加上律法的完善,紀律嚴明,導致許多貪官汙吏都不敢輕易收受賄賂。
貪官汙吏自然也就減少了許多。
相較史書中的記載,如今的大明,吏治絕逼算的上是最清明的時候。
主要的原因就是,現在的官員們收入提高了,不算年節的賞賜,單單是朝廷發放的俸祿,就已經足夠自己使用了。
根本就沒有必要選擇鋌而走險的事情。
尤其是海外的白銀源源不斷的湧入大明,加上海商們的瘋狂出海,徹底帶動了整個大明的經濟。
皇孫朱雄英生怕官員們對朝廷心生不滿,提高了官員們的俸祿不說,年節的賞賜相較以往更是豐富了不少。
最重要的是,如今朝廷年底的考核,一旦透過,便可以領取到相當豐厚的賞賜。
這份賞賜,足以得的上自己辛苦幾個月的俸祿。
尤其是這份賞賜的合規合理性,配合大明的律法使用,根本就挑不出半點的毛病。
當然,這也就是皇孫朱雄英才會有這般前衛的思想與手段。
在他的眼中,銀子只有流通到市場中,那才能夠稱之為銀子。
堆放在國庫之中,那就是石頭,是垃圾。
……
戶部尚書楊思義優哉遊哉的喝著茶。
目前的大明,除了燕王朱棣率兵出征時,自己忙碌幾日徵調糧草外,剩餘的時間那是相當的清閒。
只要自己將皇孫殿下的意思傳達下去,各地各級官員,只需要按照命令去執行即可。
奈何年終的時候,大明的錢袋子,整個戶部註定不會消停。
整個戶部都忙碌起來了,而戶部尚書楊思義自然也閒不下來,
一名書記官抱著厚厚一沓賬冊走了過來。
氣喘吁吁道:“大人,下官覺得,這些賬目,您還是親眼過目一下比較穩妥!”
坐在一旁享用著極品好茶的楊思義,聽到這樣的話語後,這才緩緩放下手中的茶盞。
面露不悅道:“怎麼?可是發現賬目有不對的地方?”
聞言後,書記官連忙搖頭,表示自己不是這個意思。
而是抓起最上面的賬冊遞了過來。
滿是疑惑的楊思義,還是將賬冊接了過來。
正打算翻開賬冊檢視時,卻聽書記官繼續道:“大人,按照皇孫殿下的意思,大傢伙的年終獎已經統計完畢。
只是這個數目,實在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