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七歲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

第350章 硝石生寒

侍衛捧著硝石回來時,夕陽正將格物院的青磚地染成金紅色。

那袋灰白色的晶體沉甸甸的,袋口鬆開時滾出幾粒,在石板上撞出細碎的聲響。

“這便是硝石?”周顯蹲下身拾起一粒。

對著光細看道:“與家父藥箱裡的硝石一般無二,只是更純淨些。”

朱雄英接過布袋,倒出半碗硝石在陶盆裡:“取兩口淨瓷碗來,再備一盆清水。”

郭宇連忙跑去庫房取來器物,看著朱雄英將清水注入碗中,又舀了半勺硝石倒進去。

“殿下,這便能生冰?”他忍不住追問,指尖在碗沿懸著不敢碰。

“且看!”

朱雄英持竹筷攪動,瓷碗外壁很快凝起一層白霜。

周圍學員們的呼吸都放輕了,勳貴子弟裡有人嗤笑:“不過是些水汽罷了,莫非還能凍住不成?”

話音未落,朱雄英已將另一碗清水倒扣在陶盆上,再往盆裡續入硝石與水。

不過一炷香的功夫,他抬手揭開瓷碗,碗底竟結著層薄冰,映著天光泛出冷冽的光澤。

“真結冰了!”

郭宇失聲驚呼。

伸手去觸,指尖剛碰到冰面便猛地縮回道:“好涼!”

周顯湊近細看,忽然道:“硝石入水時,盆壁竟是溫的?”

他伸手摸了摸陶盆外壁,又摸了摸盛冰的瓷碗,眼神裡滿是困惑道:“為何一處發熱,一處生寒?”

朱雄英將竹筷橫在冰面上:“此物溶於水時,會吸走周遭熱氣,就像往沸水裡添冷水,水溫自會下降。”

他指著院角的水缸道:“若將硝石與水密封在陶甕中,再將盛水的器皿埋進去,不出一個時辰,便能得滿缸冰塊。”

那名提出挑戰的勳貴子弟面色漲紅,囁嚅道:“可……可硝石乃是制火藥的物事,怎會有這般奇效?”

朱雄英拿起一塊碎冰,任其在掌心融化道:“天地萬物,本就一物多能,就像桑皮紙既能寫字,亦可做鏡筒;

琉璃既能制鏡,亦可做冰鑑。格物之道,便是要尋出這些尋常之物的不尋常用處。”

暮色漸濃時,格物院的燈火徹夜未熄。

郭宇與周顯蹲在陶盆旁,往水裡添了不同分量的硝石,記錄著結冰的快慢。

有個瘦小的學員突然道:“若用此法儲存疫苗,是不是能讓痘疹藥更久不壞?”

朱雄英聞言一怔,隨即撫掌笑道:“問得好!明日便去太醫院取些痘疹疫苗來試驗。”

次日清晨,太醫院院判親自帶著藥箱趕來。

當看到朱雄英用硝石冰鑑將疫苗妥善儲存時,老院判捋著鬍鬚感嘆:“往年暑日裡,疫苗最多存三日,若此法可行,江南疫區的孩童便有救了!”

訊息傳回皇宮深院,朱元璋愜意的拿著札記,指著“硝石製冰”四字對馬皇后道:“這小子竟能讓石頭生冰,倒比欽天監那些老頑固強多了。”

馬皇后笑著遞過冰鎮的酸梅湯:“之前還說格物院是奇技淫巧,今日倒喝起冰飲來了。”

朱元璋呷了口湯,忽然沉聲道:“傳旨,讓工部給格物院撥二十名巧匠,再調些硝石來。”

工部的巧匠帶著工具趕來時,朱雄英正在繪製冰鑑圖樣。

圖紙上是雙層陶甕,外層填硝石與水,內層盛食物,甕口覆著棉絮保溫。

朱雄英指著圖紙道:“這夾層需留三寸空隙,甕底要鑽細孔,方便更換硝石水,試試用錫箔包裹內層,或許更能隔熱。”

老工匠接過圖紙端詳:“殿下,這般精巧的活兒,得用景德鎮的細瓷才成,尋常陶土怕經不住冷熱相激。”

郭宇突然道:“學生家的瓷窯能燒青白瓷,或許能用!”

他當即寫下家書,讓隨從快馬送往應天府。

三日後,第一批冰鑑燒製完成。

朱雄英讓人將新鮮荔枝放入內層,外層填好硝石。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