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時封甕,傍晚開啟時,荔枝竟依舊飽滿多汁。
周顯捧著荔枝,眼中閃著光,激動道:“尋常荔枝摘下三日便腐,如今有了這冰鑑,莫非能運到北方?”。
朱雄英點頭:“不止荔枝,遠洋的船隊若帶此物,海貨便能保鮮更久。”
他看向那群曾質疑格物院的勳貴子弟,開口道:“你們家中商鋪遍佈天下,該知此物的價值。”
為首的勳貴子弟面露愧色:“殿下,學生先前有眼無珠。”
他從懷中掏出個錦囊,恭敬的呈了過去道:“這是家傳的水晶鏡片,或許對格物院有用。”
水晶鏡片比琉璃更通透,朱雄英讓工匠將其打磨成更精密的凸透鏡。
測試時,只需一彈指便能點燃桑皮紙。
周顯用這鏡片觀測星象,竟隱約看到土星的光環,在札記裡畫下“土星戴環”的圖樣。
這日午後,欽天監監正帶著渾天儀來訪。
看到周顯繪製的星圖,老監正捋著鬍鬚道:“老夫觀星四十載,從未見土星有環。”
朱雄英將水晶望遠鏡遞給他:“監正不妨親自看看。”
老監正對著天空調焦,忽然“哎呀”一聲。
望遠鏡險些脫手:“竟真有環!”
他轉身對著朱雄英深揖道:“殿下格物之術,實乃驚世駭俗。”
冰鑑的訊息很快傳遍京城,有商戶出價百兩白銀求購圖樣,卻被朱雄英拒絕。
“格物之術當普惠天下,而非囤積居奇。”
隨即他讓人將冰鑑圖樣刊印成冊,分發各州縣。
此舉卻引來了非議。
何御史在朝會上彈劾:“格物院耗費國庫,卻將技藝隨意散播,恐被奸商利用。”
朱雄英將奏摺扔在案上:“百姓能得實惠,便是好事。
你若有這心思,不如想想如何讓漕運的糧船用上冰鑑,少些黴糧。”
退朝後,朱雄英在文華殿見了幾位老臣。
吏部尚書顫巍巍道:“殿下,格物之術雖好,卻讓不少士子心生動搖,都想去格物院,誰還肯讀聖賢書?”
朱雄英取過一本《格物札記》道:“尚書大人此言差矣。
格物與聖賢書並不相悖。
《中庸》有云‘致廣大而盡精微’,格物便是盡精微之事。”
他翻開其中一頁,又道:“您看,周顯用算學推演星軌,不正合了孔夫子‘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的教誨?”
老臣們默然無語。
朱雄英繼續道:“下月科舉,不妨加試格物策論,看看士子們是否真能融會貫通。”
訊息傳出,國子監的學子們炸開了鍋。
有人連夜研讀格物書籍,有人卻聯名上書反對。
朱雄英看到聯名信時,忽然笑道:“讓他們來格物院參觀便是。”
參觀那日,郭宇演示了硝石製冰,周顯展示瞭望遠鏡,老工匠則講解了琉璃鏡的製作。
有個士子質疑:“這些器物縱能奇巧,又能安邦定國嗎?”
朱雄英指著牆上的水力織布機圖樣:“此物能讓棉布增產十倍,百姓有衣穿,便是安邦;
冰鑑能讓糧食物資久存,便是定國。”
士子們面面相覷,再無人反駁,最終訕訕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