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唐太宗對掏?拿四次元口袋躺平

第31章 皇家家宴,版本弱勢的豬肉

王皓哐哐掏出來一堆東西,桌上的人都呈靜止狀態。

進獻的見過,送禮的也見過。

不過這樣哐哐掏一堆送禮的還真是第一次,這種大宗禮物不應該是寫個單子直接送麼,哪有哐哐當場掏的。

有辱斯文啊,有辱斯文!

“王先生真是豪爽之人,如此重禮那我就收下了。”

雖然沒有見過這個場面,但是李淵能吼住這個場面,造反都成功了一個小場面還是很輕鬆就能拿捏。

“本來是叫先生過來吃飯,現在成了先生送禮。

“既然人都到齊了,那就上菜吧。”

雖然李淵現在是大安宮之主,可論誰對大安宮熟悉,那還是李世民。

李淵只是心灰意冷的住在這裡,李世民在宏義宮的時候可是對這裡裡裡外外都調查的很清楚。

這父子兩個,還真是能處處彰顯李世民對其的碾壓。

宮人開始流水般上菜,這些菜好不好吃先不說,就說這樣式擺盤什麼的就非常好看,色香味第一位是色。

好看,確實更容易激發食慾。

三哥那邊不管什麼都搞成糊糊,只是一看就食慾全無。

盤子也非常講究,畢竟是皇家。

在整個大唐明面上只有在這裡才能吃到鯉魚,雖然後世都不喜歡吃,但是在這這個時代能吃鯉魚那非常牛叉。

李鯉同音,所以唐朝是禁止民間食用鯉魚。

鯉魚被尊稱為赤鯶公,也叫皇魚。

百姓不能吃,但是皇室能吃,逐漸成了一種特供魚。

而且這種鯉魚基本上都是渭河出品,質量很高。

魚這種動物同一個品種越往北就越好吃,所以造成一個錯覺,南方人覺得北方人啥口味啊,鯉魚都吃。

北方人覺得南方人什麼味蕾啊,鯉魚都不吃。

海魚也是一樣,越北的冷水魚味道越好。

不過就算是皇室,能吃到的魚種類也不多,鯉魚是點綴,表明身份,吃的最多的就是鱸魚。

鱸魚做魚生,主打一個不知道就沒有寄生蟲。

主力還是各種餅加羊肉,其他的肉就是點綴了,第二多的其實是豬肉。

豬從新石器時代就已經被馴化,之後就一直是重要的肉食來源,詩經小雅就有吃豬肉的盛況,說文和易都標明那時候已經有了閹割豬的技術。

經過漢朝發展,到了魏晉南北朝豬肉的食用進一步加大。

阮籍就特別喜歡吃蒸豬,齊民要術不僅記載了第一道炒菜炒雞蛋,還記載了那時候蒸豬的做法,只能說只有貴族才能那麼吃。

那做飯,和後世的開水白菜一個道理。

不過再花哨,就古代那豬的品種,蒸出來也全都是脂肪,能吃下去的人真不多,所以勳貴吃豬肉最多的還是烤豬腿。

現在擺在王皓面前的就是蒸豬,雖然有非常濃郁的豆豉味道,可那一層肥膩膩的豬油已經讓王皓能想象那味道了。

這就是豬肉的尷尬,勳貴吃起來太肥容易膩,缺大量脂肪攝入的百姓又沒得吃。

對比之下羊肉和鹿肉、狗肉、魚肉、雞肉這種瘦肉多的就更受到富貴之人的喜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