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唐太宗對掏?拿四次元口袋躺平

第173章 璀璨的大唐數學,三次方程的世界

數學,這個世界的基礎。

中國古代的數學發展一直很好,官方也非常重視,讓人感覺古代沒數學,主要是明朝的問題。

數學和天文的發展在明朝就停止了,古代發展數學的動力是曆法,因為曆法關係到生產。

明朝直接繼承元歷,加上朱元璋的各種限制,民間數學迅速衰落。

彼時西方又正式崛起,數學發展非常快,明朝出現了很多外國傳教士。

這就導致在印象這塊更差,明朝的數學是西方人搞,給人一種中國無數學的感覺。

唐朝,數學發展就非常好,而且還是科舉的一門課。

王皓提著禮物,準備拜訪的就是一位數學界的猛男,王孝通。

王孝通編撰的《緝古算經》,算是一本古代練習冊,總共有二十道題。

這二十道題涉及到二次方程,三次方程等高階運算,就算放在二十一世紀也是超過高考壓軸大題的存在。

這王孝通出身平民,在隋朝就以推演曆法出名。

到了大唐先是任算曆博士,一個從八品的小官。

武德九年,李世民經過玄武門嚴選成為大唐最有權勢的男人,直接提拔其為通直郎太史丞。

李淵當了九年皇帝,很多事大事就發生在兩年,武德二年和武德九年。

武德二年,天下群雄無數,誰坐天下還不一定。

李家還被困在關中,左右上下都是敵人,李淵在重壓下算是做了點事。

等局勢逐漸明朗,李淵就開始放飛自我,整頓後宮去了。

武德九年,李世民太子過渡期,該處理的處理,該升官的升官,短短一年做出了很多成果。

看時間,這些都算在了李淵的頭上。

王孝通上位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了緝古算經,是唐朝算經十書之一,一直都是國子監數學這門課的王牌教材。

現在正在研究曆法。

武德二年道士員外散騎郎傅仁均發行了本朝曆法《戊寅元歷》,這本曆法開創性的使用了定朔法推演。

作為一種摒棄之前平朔法推演的全新方法,問題自然多多。

武德六年,王孝通就和吏部郎中祖孝孫兩人推演出其中很多的毛病。

不過李淵這人吧,壓根心思不在這上面。

能用就行,不需要那麼精益求精。

皇帝不管,那就只能去研究算術了,李世民剛當上太子,就將其成果公佈。

在貞觀元年,原天策府記室參軍李淳風又對《戊寅元歷》提出了一些意見。

李世民全都採納,還將其提拔為將仕郎,入太史局工作。

王孝通後世無名,只要是他編撰的東西太難了,一般人讀都讀不順,更別說研究了。

李淳風現在只是一個兢兢業業的太史局將仕郎,可是後世卻是唐朝最有名的官員。

他和袁天罡合著的《推背圖》那得是養活多少神棍,實際上這對李淳風來說壓根不算什麼好東西。

《乙巳佔》才是李淳風真正的貢獻。

這本書第一次給風定級,是世上最大的關於氣象的專著,是科學的專著不是神話層面。

王孝通、李淳風等人現在都在太史局上班。

王皓真正要找的大佬就是這幾位,也就是這時代數學等都是輔助,不然妥妥的時代大拿。

當然,這時代的數學家不止這兩位。

現在是太常少卿的祖孝孫,此人不僅是數學天才,也是音律方面的天才。

他最開始就是協律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