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朱高煦還能以自身威望將那些意見全部壓下去,但這次朱棣的死,尤其是朱高燧的死,肯定會讓大漢的那些人想盡心思的讓朱高煦同意靖難。
而朱高煦一旦起兵靖難,主攻方向他都能夠猜得到。
雖然大明與大漢的疆域對比起來,接壤鄰近的地方太多了,但核心的進攻地方,朱高煦絕對會放在江浙一帶。
因為這些地方,是大明的核心富裕地帶,也是距離京城最近的路線,只要登陸成功,就可以直接向著京城進軍。
可現在的問題是,他知道歸知道,但沒什麼可以防範的手段,這才是讓他極為無奈的。
大明的火器對比大漢的,有很大差距,除此之外,就是大明的水師在經歷了南洋海戰之後,直到現在,都還沒有徹底重建完成。
當初精銳的水師尚且在海戰上都打不過大漢海軍,如今水師更是沒有重建完成,怎麼和大漢的海軍打?
有時候想想,朱高熾都很是委屈,偌大的大明啊,居然被朱高煦從一個彈丸蠻夷之地逐漸發展起來超越,每每想到這些,朱高熾都有一種自己在做夢的感覺。
大明做這些有多難,他自己是非常清楚的。
然而在大漢那裡呢?
彷彿什麼都沒有阻礙一樣,各種新奇古怪的玩意,火器的各種改良改進,不斷冒出來。
每當他們適應了之後,很快又能重新整理他們的認知。
講道理,朱高煦的那些人材,其實說到底也都是從大明這裡帶出去的,那些人在大明之時,都還不是最為優秀的人。
可這些人去了大漢之後,彷彿打通了任督二脈一樣,從此變了一個人,大明這裡更加優秀的人都愣是遇到重重阻礙難以突破,都需要不少時間才能突破一個壁壘,但很快就會遇到新的壁壘。
朱高熾很是想不通,朱高煦的大漢國,到底是有著什麼樣的魔力,能夠讓去的人,發生這麼翻天覆地的變化。
本來他還想著先發展大明,在打不過朱高煦大漢國的時候,就低調發展,等哪一天大明超越大漢之時,再將那些地方,一一全部納入大明的實際掌控之中。
可現在,朱瞻基弄巧成拙的逼死了朱高燧,讓這一切,都成為泡影。
朱瞻基聽著朱高熾說的這些安排,自己也在不斷的沉思著。
現在已經徹底平復下來的他,也不得不面對這個他不想面對,甚至讓他恐懼的事實。
他不想死,不想被朱高煦殺,想要不死,只能想辦法擋住再化解朱高煦的靖難。
朱瞻基思考良久,看向朱高熾。
“爹,我認為如今我們需要加強防備的是江浙一帶,以及渤海內灣,這些地方都是大漢最為容易登陸的地方。
另外將火器全面部署在岸上,尤其是火炮。
雖然我們火器的射程不如他,但他們是進攻的一方,總會靠近,只要靠近,我們再開炮,也是一樣的效果。
還有一點,那就是騎兵。
大漢想要從海上登陸發起進攻,騎兵定然稀少。
而我們的騎兵眾多,哪怕他登陸成功,我們也可以利用騎兵之利!”
朱高熾聞言看著地圖,最終卻是搖頭。
“我打仗的本事或許不如你,但看待局勢的本事,我自認還是不差的。
他想要靖難,優先的進攻目標,以及精銳的部署,確實會在你說的這些地方,你在海岸的那些部署,我也認可。
可至於騎兵,你想得太簡單了。
戰船,也是可以運輸戰馬的,只不過上岸之後需要休養數日時間罷了。
而且在南方,大規模的騎兵想要展開,並不容易,太受地形的限制,如此騎兵規模就難以發揮優勢。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你看這裡。
庫頁島可是也在他手裡,他若是派一路大軍從這裡進入奴兒干都司,你認為那些女真等族的人,他們還會願意聽朝廷的令嗎?
這些人不過都是一群見風使舵的牆頭草罷了,他們若是不這樣做,恐怕都已經被滅乾淨了。
到時大漢的大軍沿著東北南下,北方恐怕都難保。”
朱高熾說到這裡,轉頭凝重的看向朱瞻基,肅聲開口。
“北方不可失,不然這仗,更沒法打。
如今遷都的事情差不多完成了,只是我還沒有過去罷了。
我準備讓你去順天府,你率領騎兵,阻止可能的進攻。
而我留在這裡,阻攔大漢。
一南一北,無論哪個地方有失,不至於讓我們徹底沒有餘地。”
朱高熾能夠想到的,只有這個法子了。
朱高煦的大漢再強,但主攻只能有一路。
而他登基稱帝之後在這裡吸引朱高煦的主力大軍,朱瞻基若是能夠擊敗朱高煦另外的大軍,那還能繼續打。
若是朱瞻基不行,他這裡即便被攻破,起碼還能保留朱瞻基在北。
到時朱瞻基即便想要繼續打,也不至於無法還手。
如果朱瞻基不想打,也可以直接北逃,起碼可以保命。
他能做的,也只有這樣了。
其他的,他也想不出來了。
朱瞻基聞言,猶豫良久,最終在朱高熾的厲聲呵斥下,最終同意去往順天府北平。
待朱瞻基離開,朱高熾當即開始安排起各種事宜。
他可不僅要防備朱高煦,還要準備朱棣與朱高燧的安葬,自己的登基等等事情。
大漢國,此刻的朱高煦還沒有得知大明的訊息,正因為前方的戰事順利而欣慰。
這次出征的兩路大軍,都很是順利,已經攻滅莫斯科公國、基輔公國,以及奧斯曼帝國。
朱瞻壑還在那裡處理著佔據那些地方後的事務。
而這次,朱高煦的榮耀點也再次獲得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