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高煦立國,攻略海外

第265章 大明疆土,皆是太祖、太宗皇帝興兵而下,太子你何敢放棄?!

他要正面對面朱高煦,哪怕就是敗了,哪怕就是死了,他也不會再有遺憾。

既然已經到了這一步,反正結局也註定了,那還不如放手一搏。

若是能夠擊潰朱高煦的大軍,擒下或者斬殺朱高煦,那麼局勢將會瞬間大變。

如果做不到,那死就死吧,反正都會死,還怕什麼呢?

朱瞻基想通這些,直接讓人去傳喚武安侯鄭亨以及忠勇王金忠等人。

楊榮與楊溥聽到這裡,也不再說什麼,拱手退了出去。

來到外面,楊榮與楊溥對視一眼,盡皆從對方臉上看到了苦澀、無奈,以及絕望。

“如今太子殿下心意已決,這次,我們恐怕是躲不過去了。”

“是啊,沒有想到當初的漢王,竟然真的能夠發展起來,當真讓人無法想象。

先有先帝太宗皇帝(朱棣)靖難,後又有漢王靖難,大明恐怕以後還會上演這樣的事端。

奉天靖難繼承製,大明也算是獨一份了吧?

算了,不說了,我們回去吧,既然無用,無非一死罷了。”

兩人不再說什麼,各自回到家中。

奉天靖難繼承製,如今確實已經開始初現苗頭了。

先是朱棣再是朱高煦,以後,又會是誰?還是以後都不會出現呢?

誰又知道呢,沒有人能夠知道。

而兩人口中的大明太宗皇帝,就是朱棣,這是朱棣的廟號,太宗。

至於廟號成祖,還是嘉靖改的。

大殿內,朱瞻基召集一眾人正說出自己想要主動出兵與朱高煦一戰,鄭亨卻是直接站了出來。

“太子殿下,您要主動出擊,老臣並不反對,很支援,但還請太子殿下能夠將邊軍調回邊防!

邊疆之地,都是太宗皇帝帶著明軍打下來的,是無數明軍用生命打下來的,那裡的人,已經漢化,是大明百姓,那些地方,都是大明疆域!

如今太子殿下不僅放棄太宗皇帝與大明將軍打下來的眾多邊地,將防線縮短至長城以內,更是將邊軍調集而出。

若是韃靼與瓦剌犯邊,我們又該如何處理!

現在長城之內只有少許兵力,韃靼雖然被太宗皇帝重創傷了元氣,但韃靼與瓦剌只需要出兵兩三萬,如今只有那麼一點兵力,根本無法阻擋。

太子殿下,您已經放棄了邊地,放棄了邊疆大明百姓,難道,太子殿下還想要放棄大明北地嗎!

太子殿下與漢王之爭,這是大明內亂,可一旦讓韃靼與瓦剌做大,攻入大明,那大明北地百姓,都將會慘遭韃靼毒手。

大明以前,北地數百年內遭到韃子殺戮,千里無人煙,太祖皇帝遷移漢人以填充北地。

今日,太子殿下卻是又要放棄這些,請恕老臣不願!

若太子殿下一意孤行,老臣只好率領邊軍返回邊地!

大明一寸一土,皆是太祖皇帝與太宗皇帝以及無數大明將士用命打下,太子何敢放棄!

老臣身為大明之將,奉太宗皇帝之命常年鎮守開平,絕不會放棄!”

鄭亨雙眼怒視著朱瞻基,完全沒有顧及朱瞻基是太子,更不怕朱瞻基會殺他。

在鄭亨心裡,心中對朱瞻基是真的失望到了極點。

當初朱瞻基下達調令時,他便勸阻過,但那時他在開平,只能聽令行事。

然而來到順天后,他勸諫朱瞻基無果,朱瞻基還想要收了他的軍權,也就是下面的將士不同意,不少人給他求情,朱瞻基才沒有收回他的兵權。

可即便如此,鄭亨絲毫沒有感激朱瞻基的想法,只有對朱瞻基的憤怒。

這次,他不再忍,再次爆發而出。

鄭亨很是絕望,他想不通朱棣當初怎麼會挑這麼一個太孫,讓這樣的人成為大明的太子。

鄭亨甚至慶幸,慶幸朱高煦發起靖難,若不然,大明擴大的疆域,恐怕都得被朱瞻基給丟了。

如今朱瞻基為了內亂,不顧邊疆,不顧百姓,鄭亨是真想讓朱棣來看看,看看這就是大明太宗皇帝選的好聖孫,放棄大明疆土,放棄大明百姓!

朱瞻基看著鄭亨,一張臉已經完全黑了下來,一臉怒意。

之前鄭亨都還是在私下勸諫他,如今竟然在這樣的場合這樣說教他,在鄭亨口中,他成了什麼樣的人?

朱瞻基心頭,對鄭亨恨到骨髓裡。

但他卻是不能對鄭亨做什麼。

鄭亨的資歷太老了,朱棣靖難之時,功勳其實完全不差,完全足以封公,但因為鄭亨是投降朱棣的,最終才是一個武安侯。

鄭亨在軍中的威望也高,如今大明,在朱能與張輔不在的情況下,就剩下這麼一個資歷最老的人了。

而且現在又是到了這樣的關口,他現在要是強行治鄭亨的罪,現在他要是殺了鄭亨,這些邊軍將士,恐怕直接就會反了他。

這也是他為什麼此刻心頭很想殺了鄭亨,但卻是隻能忍著的原因。

其實鄭亨說的這些,他不知道嗎?

朱瞻基很清楚,他什麼都知道,包括邊軍對他有著很大的想法,但他只能當做無事發生。

因為他還想要做最後一搏,唯有邊軍這些精銳,才能讓他與朱高煦抗衡。

許久,朱瞻基緩緩出聲。

“武安侯說到這裡,孤便再給你們說清楚,孤不是放棄那些地方,也不是放棄大明疆域與百姓,而是先平定內亂。

只要內亂平定,到時這些地方再去經營便是,當下最為重要的,是漢王的叛軍。

不過既然武安侯有此心,那武安侯你便回去吧,不過孤只給你三千軍。”

朱瞻基不想繼續和鄭亨爭論下去,也不想留鄭亨在這裡。

因為以鄭亨對他態度,朱瞻基很清楚,要是繼續留下,一旦朱高煦打過來,這個人恐怕會直接投降朱高煦。

當初朱高煦與鄭亨的關係,也是不差的,這個人也是當初支援過朱高煦的人。

鄭亨聞言,冷冷的看了朱瞻基一眼,極度的失望之下,連拱手都懶得去做,直接往殿外而去。

三千軍便三千軍,他要回去繼續鎮守開平,他要做好大明真正的屏障!

在如今朱高煦的一路大軍在對瓦剌與韃靼用兵的情況之下,他很清楚,瓦剌與韃靼一旦不是朱高煦大軍的對手,必然會南下。

他若是不去守,大明北地,就真的危險了。

長城天險?

若是無兵守護,這又哪裡是什麼險關啊。

一旦讓韃靼與瓦剌的騎兵深入大明腹地,他無法想象那會是什麼後果。

鄭亨的事情,也讓其他人心中想法各異,不知在想些什麼。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