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青城

第77章 點蒼山

“青城之寶。”雲誠大師沉吟了一身,笑容微微收斂了一下,又立刻恢復了正常,問道,“你說的青城,可是青城山的青城?”

“正是!”樂山搶先答道。

“青城山的寶貝,應該去問青城山的人,老衲又如何會知道呢。不過,無為師傅在離開少林之前到確實經常提起青城山的青城道人,兩人似乎私交甚好。”

“無為大師認識李青城?”樂山和韋雪不禁有些驚訝,尤其是樂山,一個是自己父親,一個是在少林與自己有恩之人,沒想到二人竟然能連繫到一起。

“當年,無為,李青城,還有武當的如松道人,那可是武林裡聲名鵲起的青年翹楚。他們三個人不僅認識,聽無為師傅說,他們還曾想聯手作一番大事。只可惜,造化弄人,如今這三位扛鼎人物,居然都銷聲匿跡了。”

沒想到自己的父親和無為、如松都是舊相識,想起在武當山一幕幕詭異的場景,樂山覺得迷霧中開始有些細條逐漸清晰起來,卻又不知道如何找到將所有事情聯絡起來的源頭。

“大師可否記得,那是什麼時候的事?”韋雪追問道。

“讓貧僧想一想。”雲誠摸摸自己的光頭,思索了片刻說道,“我如果沒有記錯,大約是二十多年前。”

韋雪點了頭,心中有了數。

“施主,你剛剛不是問這法華經變畫的是什麼嘛,還是讓我來跟你講講吧。”看到樂山有些迷失的眼神,雲誠大師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岔開了話題。

“師叔叫我樂山便是。”樂山回過神來,走到桌前看向畫作。

只見宣紙畫著一座著火的房子,一群小兒正在宅院中玩耍,對於起火之事渾然不知。門外一長者牽引著三輛大車,分別是鹿車、牛車、羊車,車上裝滿了奇珍異寶。老者伸手召喚小兒,小兒回首轉身,脫離火海。宅院的下方有地獄惡鬼正在伸出魔抓,而天上則有諸神飛天下凡。畫中的人物都是簡單的線條勾勒,幾乎不著色彩,孩童的稚氣,長者的焦慮,惡鬼的猙獰,飛天的飄逸全都展現的惟妙惟肖。唯有宅院裡的大火和車上的珍寶被施以了濃墨重彩,讓人感覺到極大的反差。

“這是法華經裡的一個故事,說的是人們深處苦難和危險的險境卻不自知,佛以種種美好的事物引導人們脫離險惡,回頭是岸。”

樂山在少林的時候也曾誦讀過法華經,但只背誦枯燥的經文,卻不知其中還有如此奧義的故事。

“如今大唐的百姓,就像這宅院裡的孩童,大難將至,卻還渾然不知。”雲誠此刻收起了笑容,滿臉的嚴肅。

“大師此話怎講?”

“開元以來,太平已久,然而藩鎮割據,危機四伏,聖人無為,奸佞當道,天下大亂只是時間的問題。朝廷放著那麼多的隱患不管,卻興師動眾征伐南詔,也不正是金甌殘缺的徵兆嘛?”

樂山聽著雲誠大師的話,默默點頭。從自己離開青城山流落長安,從少林到江寧,再到這一路尋找青城之寶,黎民百姓的日子不算好過,但也說不上生靈塗炭。但如果真如雲誠大師說的那樣,烽煙再起,老百姓的命運又會怎樣,真的會這樣嘛,自己也想也不敢去想。

“會有像師叔畫中的長者,救百姓於水火之中的人嘛?”

“老衲也不知道,也許施主就是那個人,也未可知。”

“我?”樂山啞然。

“每個人都要自救,這個世界才有救,這也是我佛教化每個人向善的原因。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救世主,也都有可能是眾生的救世主。”

雲誠大師說的深奧,見樂山一時無法理解,變指著旁邊的另一副畫對樂山說:“施主,你再來看看這個。”

樂山和韋雪把目光移到旁邊,這是一幅比法華經變大的多的畫作,但似乎並未完工。只見此圖構圖複雜,以魚骨結構展開,中間是釋迦摩尼,佛主兩側是文殊、普賢,迦葉、阿難等眾弟子。佛主身後是恢弘的天宮樓閣,萬千飛天正在宮殿上空或撒花,或起舞,或彈琴,或吹簫。再往佛主腳下看,卻是一個個人物造像,有人在狩獵,有人在分娩,有人被關在牢中,有人在吃齋唸佛。每一個人人物雖然都只有寥寥數筆,但個個秀骨清相,褒衣博帶,活靈活現。有些人物似乎還沒有畫全,亭臺樓閣更是隻有一個框架,墨跡未乾。

“韋姑娘,可曾識得此畫?”雲誠大師先是望向了韋雪。

“小女子未曾見過。”韋雪有些羞澀得低下了頭,

“此乃觀無量壽經變。”雲誠再次露出了他慈祥的微笑。

“王舍城的國王瓶沙王有一太子名阿闍世,自幼受國王和王后的寵愛,太子長大成人之後,一天突然心生惡念,篡奪王位,將父王幽閉在七重深牢,斷絕食物,欲將其餓死。王后韋提奚夫人十分掛念國王,便將蜜面塗在身上,以葡萄汁灌於瓔珞之中,混入獄中,從身上取下蜜面和葡萄汁給國王充飢。經過二十餘日,國王並未餓死。阿闍世生疑,拷問獄卒,得知王后所為,大怒,立即用鐵釘釘死了父王,並持劍欲殺王后,被大臣們苦苦相勸才作罷。王后被幽禁於深宮,每日向佛遙禮,她不解的是為何自己痛愛的兒子會如此狠心。佛於是率眾弟子來到王宮為她講述姻緣。”

樂山和韋雪隨著雲誠大師的講述,望向畫中的內容,一下就被抓了進去,原來每一個畫面都是故事的一部分。

“原來瓶沙王年老無子,盼子心切,便請相師占卜,相師告知國王當有一子,但此子在山中修行,待功德圓滿之後就會來投胎。國王心急,便派人到山中斷了修行者的水源,讓他飢渴而死。但等了若干時日,王后並未懷孕,國王又問相師,相師說他此刻化身為兔子,在山中生活,只待兔子壽終,就來投生。國王於是派人到山中打獵,凡獵兔子,皆以鐵釘釘死。之後王后終於懷孕,並生下了阿闍世太子。王后聽罷,無限悔恨,佛便教他十六種擺脫塵世煩惱、達到極樂境界的方法,即十六觀。”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