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好,我去。”樂山說的斬釘截鐵,這時候沒有什麼比韋雪對於他來說更重要,什麼青城之寶,什麼身世、復仇都可以放在一邊。
小七本也想自告奮勇,但也看出了樂山和韋雪的關係,況且沒有韋見素的命令,他也不敢擅作主張。眾人望向韋見素,宰相未置可否,轉身離開。
今天早上高力士已經讓人傳話,韋見素等一干重臣都要隨皇帝一起離開長安,自己根本無暇顧及女兒,讓眼前這個青年照顧韋雪未嘗不是最好的選擇。女兒既然願意為他去死,這也是她自己的選擇。
“你若真的能見到李騰空,莫要說韋雪是我的女兒。”韋見素揹著手踱步離開,只留下一句話。
甲午日,玄宗上朝,在勤政樓頒下詔書,要御駕親征討伐安祿山。同時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卻悄悄整編六軍,悄悄挑選九百匹快馬,再次派高力士通報所有親隨。
乙未日黎明,皇帝帶著楊貴妃姐妹,皇子、皇孫、公主、楊國忠、韋見素、高力士等人,在陳玄禮龍武軍的保護下,偷偷的從延秋門逃出長安。把一座不設防的西京和滿城瞞在鼓裡的軍民留給了安祿山。
韋見素帶著『君子衛』剩下的親隨一併離開,給樂山留下一輛馬車、一些銀兩和出入城的腰牌。小七執意要為他們駕車,自己武功已失,對宰相已經沒有用處,願為二小姐盡最後一點綿薄之力。
二人收拾停當,把韋雪安置上馬車,同樣朝著延秋門出城,誰知道玄宗離開的時候已經讓人封閉了延秋門,生怕讓人知道他們逃跑的路線,就算樂山出示了宰相的腰牌也沒有用。無奈之下,小七隻好駕著馬車再向安定門駛去。安祿山的大軍從東來,只有西門是安全的。
耽誤了這些個時間,長安城裡已經亂作一團,原來皇帝已經棄城而逃的訊息不脛而走,安仁執帶來的黑衣人一邊在城裡散播著訊息,一邊在城內關卡四處破壞,城裡的軍民開始四散奔逃。而安祿山的大軍也已經兵臨灞河,距城門一步之遙。
小七駕著馬車在混亂的人流中好不容易挪到了安定門,城門未關,卻發現出城擁擠,竟是在檢查出城的腰牌,沒有通關腰牌者一律不得出城。原來玄宗為了給自己爭取時間,下令剩下的軍民必須死守長安,不得擅出。
“皇帝自己跑了,卻不讓百姓跑,這是何道理?”連守城的兵丁也在議論紛紛。
“上峰有令,擅出者死。”看到士兵們交頭接耳,人心惶惶,為首計程車兵長大聲呵斥。
“軍士長,上峰在哪啊?”旁邊的副將對著軍士長耳語道。
軍士長一時語塞,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當官的都跑了,留我們在這送死,我們不如也走了算了。”
“大膽!”軍士長回頭訓斥了副將一句,卻也心知他說的是實話。
就在這時,副統領帶著一隊車馬來到城門,經過守城官兵面前的時候還不忘記揮舞著馬鞭,大喊著:“都給我把城門守好了!”
目送著副統領離開,副將又衝軍士長說道:
“你看他那幾車,還不是帶著家眷先跑了,老孟,你在這守著吧,我可要走了。”
望著副將轉身溜走,軍士長也無可奈何,自己又何嘗不想逃離長安。可是家中剛剛置辦了田產,妻子即將臨盆,這時候怎麼逃,又能逃到哪裡去。
此時樂山和小七正努力的分開人群,往安定門前靠近,卻被人一把抓住手臂,樂山一驚,正要運功出手,卻發現拉住自己手臂的不過是一介文官打扮的文弱中年男子。
男子一手拉著車轅,一手拽著樂山的胳膊,不停的說:“郎君可是宰相府的人,可是宰相家眷?”
樂山不知道此人什麼來頭,沒有回話。見樂山不理,來人上氣不接下氣的接著說:“在下右衛率參軍杜甫,是韋大人的故人,郎君能否帶我一起出城?”
杜甫,這個名字好像在哪裡聽過。
樂山腦子翻騰了一下,韋雪似乎曾經提到過這個名字,只是一時想不起何時何事提起此人。
“郎君,郎君,我不是想逃,我一介書生,留下守城也沒什麼用。我只是想追隨皇帝和宰相,盡臣子的忠心。”杜甫跟著車子,一臉的忐忑。
盡忠的事情跟自己無關,但韋雪提過的人,樂山不想辜負。如此亂世,能幫一個算一個吧。樂山點了一下頭,把杜甫拉上了車,男子千恩萬謝不說,一行人將腰牌給守城的軍士看了,終於得以出城。
行出去幾里地,小七才敢稍稍的放慢馬車,樂山站起身回首遠眺。安祿山黑壓壓的千軍萬馬已經隱隱可見,喊殺聲已經將長安百姓的哀嚎聲漸漸湮沒。
大唐建國近一百五十年,長安城安享繁華了隋唐兩朝近兩百年,如今一朝玉碎,烽煙焦土。樂山想起小時候第一次流落到長安城的樣子,雖然長安的繁華和窮人是沒有關係的,但瞬間淪為人間地獄的悲慘還是讓人唏噓不已。
又行出十里地,樂山跟杜甫說自己一行是要去東南,皇帝等人應該是一路西去了,如果他真的是要去追隨皇帝,就不便同行了,誰知道這時候杜甫卻說了實話。
“郎君大恩,杜甫無以為報,只能據實相告。杜甫此去並不是想追隨皇帝,而是想去尋找太子。”杜甫跳下車,先是施以大禮,然後說道:“皇帝能夠做出棄城而逃的事情,已經不值得追隨。我聽聞太子李亨已與聖人分道揚鑣,如能報效太子大軍,我願鞠躬盡瘁,或許還能為將來收復長安,平定賊寇盡一些力。”
聽罷此言,樂山到覺得沒有白救他,亂世中多些有如此抱負之人,平叛或可期。
兩下道別,小七駕車而去,杜甫衝著車駕離去的方向倒地叩拜,一襲沾滿塵土的青衫在亂世的妖風中顯得更加清瘦。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吟罷一首,杜甫淚流滿巾,愴然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