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青城

第97章 番外 先天往事

高力士捧著鎏金銅盆的手微不可察地抖了抖。水面上漂浮的玉簪突然泛起青黑,年輕帝王的目光陡然凌厲如劍:“這龍涎香倒是燻得妙,連朕的貼身侍女都成了他們的耳目。”話音未落,殿外傳來鐵甲摩擦的細響,兩百名千牛衛已無聲跪在雨幕中。

卯時初,他們從武德殿出發,先後穿過武德門、虔化門、朱明門、肅章門、暉政門中的虔化門,直奔玄武門而去。

進入玄武門之後,李隆基先是斬殺了北門禁軍左羽林衛大將軍常元楷、知右羽林將軍李慈,接著又在太極殿西側誅殺了正在值班的右散騎常侍賈膺福和中書舍人李猷,完了又是蕭至忠和崔羲被殺,竇懷貞在逃跑過程中自殺。李隆基每往前走一步,李旦和太平公主的心腹便一個個倒下。

李旦得報,他的第一反應是登上承天門,打算召集南衙衛士做最後的抵抗。然而承天門早就被李隆基的人包圍,李旦發現抵抗無力後,準備跳樓,被郭元振阻止。睿宗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只能賦予李隆基政變的合法性,將軍政大權全部交給了皇帝兒子,和當年的高祖李淵做出同樣無奈的選擇。

王毛仲抹了把臉上的血水,飛騎營的玄甲在晨光中泛著暗紅。他望著朱雀大街上緩緩閉合的十六扇金釘門,突然想起三日前在平康坊酒肆,那個醉醺醺的羽林軍校尉曾大談“牝雞司晨“。此刻那人的頭顱正懸在宣武門的旗杆上,驚起滿樹烏鴉。

太極殿的晨鐘響到第七聲時,李隆基解下沾滿雨氣的狐裘。他望著丹墀下新換的龍武軍,他知道真正屬於自己的時代到來了。

寅時三刻,太平公主府裡,公主猛然驚醒時,聽到的卻是簷角鐵馬在疾風中嘶鳴,她伸手去抓枕下那柄母皇武則天御賜的錯金匕首,然而指尖觸到的卻是一片冰涼。

守夜的侍女匆匆忙忙的引著崔湜覲見,可悲的太平公主,等她得到訊息的時候,這場父子只見的爭權已經塵埃落地。

太平公主落得一個謀反的罪名,手下的黨羽也被屠戮殆盡,她自己也只能躲入深山古剎,等待劍聖的救援。

武痴也在翠華山半路攔住了前來長安馳援太平公主的劍聖。劍聖並沒有把武痴這個手下敗將放在眼裡,原本準備速速打發了他,抓緊趕往長安,卻沒想到武痴拿出了死纏爛打的伎倆。打不過就跑,但跑也不跑遠,時不時的會同韋見素招攬的其他高手沿路騷擾劍聖,目的就是延緩劍聖的行進速度。

就這樣糾纏了幾日,劍聖也有些精疲力竭,就在這時,武痴拿出了湛盧寶劍。

湛盧一出,到並沒有出乎劍聖的意料,畢竟武則天皇帝去後,湛盧寶劍落入李隆基之手也沒有什麼可奇怪的。也是因為只有劍聖知道這湛盧神劍的威力必須得到武則天皇帝一脈的鮮血才能發揮,所以根本也沒把拿著湛盧的武痴當一回事。

然而這次,他卻低估了武痴要和自己背水一戰的決心。

劍聖的劍法是大開大合,從心所欲,並沒有什麼特定的招式,加上內力深厚,一般的對手都被籠罩在強大的氣場中,無從應對。

然而湛盧畢竟是千古第一神劍,雖然無法發揮召喚鬼魅的功能,但經過胡天師重新淬鍊過的寶劍還是鋒芒畢露。銳利的劍鋒恰恰劈開了劍聖的劍氣,讓劍聖一時竟無法取勝。劍聖知道耽擱不得,心急之下使出龍吟一式,一劍刺入了武痴的左肩。

然而讓劍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武痴彷彿料到了這一招,不僅沒有象之前那樣戰敗負傷退去,反而迎著劍尖向前邁步,任由劍聖的寶劍又插入了身體三分。就在劍聖略微吃驚的一霎那,武痴的湛盧已經沾上了劍聖的左臂,劍聖拔劍臨空彈開,但手臂還是被劃出了一道口子。

原本一道傷口對於久經沙場的劍聖來說根本算不得什麼,但一瞬間劍聖就感到了不對,左臂的傷口微麻,滲出的血液不是紅色而是墨綠,湛盧浸了毒!劍聖大驚,倒不是擔心自己的生死,而是不小心著了敵人的道,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機會救的了太平。

劍聖的念頭也就是在電光火石之間,他沒有猶豫的揮劍斬斷了自己的左臂,只有這樣,還有救太平的希望。

武痴也被眼前的情景驚的一愣,但隨即露出詭謔的笑容,自己終於有機會戰勝劍聖了。隨即挺劍而上,二人再次戰在了一起。

這一回的大戰真可謂驚天地泣鬼神,二人盡都使出平生所學,卻始終無法分出勝負。整個翠華山都彷彿被籠罩在劍聖和武痴的劍氣之下,風雲變色,草木蕭疏。正值七月,翠華山本是鳥鳴山空之際,此刻卻是一片死寂。韋見素帶著一幫武林高手在左近埋伏,以防萬一,卻都被劍氣逼的無法靠近,瞠目結舌。

一天一夜過去了,劍聖最終棄劍,騙得武痴以為得手,急攻進取,被劍聖用劍氣擊中心脈,滾下懸崖。劍聖顧不上檢視武痴的死活,拼盡全力趕往長安,而韋見素等人的目的已經達到,見崖底的武痴已經奄奄一息,便不顧武痴的死活,把他丟在了山崖下,只是撿回了湛盧,迴轉長安。

劍聖趕到長安的時候李隆基已經得手,誅殺了太平一黨,把太平逼到了南禪寺避禍。太平公主原本打算隨胡僧惠範一起逃往西域,但是一直無法突圍。在南禪寺等了劍聖三天之後,太平公主便又向兄長求救,可惜李旦此時已是自身難保,只能聽之任之。

被押解回府的太平公主望著銅鏡中斑白的鬢角,忽然想起四十年前那個上元夜。彼時她攥著兄長李顯的衣袖,看滿城燈火將玄武門的積雪映成琥珀色。如今那方繡著金鳳的絹帕正在香爐中化作青煙,連同她親手擬定的五王封誥。

當第一縷秋風捲起《女則》殘頁時,系在古柏上的白綾已經勒進皮肉,連同她的兒女和黨羽被處死的達數百人,伴隨的是遠處傳來新帝謁陵的禮樂聲。

李隆基贏了先天政變,太平公主失去了一切。大唐的權力交接又一次在政變中完成。不過李旦和李隆基畢竟是父子,為了青史上留下一個“父慈子孝”的完美結局,只能由太平公主背上離間父子、篡權謀反這口黑鍋了。

韋見素也因為立功,跟著玄宗皇帝平步青雲,從大理丞做到兵部員外郎、兵部郎中,尚書右丞,再任吏部侍郎,最終拜相。而他們為了對付太平公主而招攬的武林人士也成為了『君子衛』的前身,雖然人員在不斷的更迭,但始終在暗中為李隆基做著消除江湖異己的勾當。

當年被丟在草叢裡的武痴,也同樣被韋見素連同那場宮廷政變一起丟在了記憶的草叢裡。四十年過去了,如果不是今天他又活生生的出現在自己面前,韋見素無論如何也不會想起這個人。

然而當這個人再次出現在自己面前的時候,勾起韋見素的就不僅僅是那四十年前的回憶,更是不寒而慄的恐懼,因為他知道,誰也不是眼前這個幽靈般的武痴的對手。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