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青城

第99章 番外 馬嵬坡

長安城的朱雀大街上飄著未燃盡的紙灰,開元盛世的締造者唐玄宗在安祿山叛軍的鐵蹄下倉皇出逃,金碧輝煌的長安城在狼煙中淪陷。

玄宗皇帝率領的逃亡隊伍離開宮城後,很快走到了儲備錢帛、雜彩和天下賦調的國庫左藏。不甘把財富留給安祿山的楊國忠向玄宗皇帝提議一把火將左藏燒了。玄宗恐怕叛軍進城後得不到他們想要的東西,會拿老百姓出氣,拒絕了楊國忠的提議,把所有的財帛全部留下。

第二天一早,當一些官員照常上朝,卻發現“皇帝不見了!”的時候,整個長安城徹底沸騰了。城中的達官貴人和士民百姓紛紛向城外逃竄,而城外的牛鬼蛇神則趁機湧入城中,鑽進皇城王府乘火打劫。

欲燒左藏而不得的楊國忠繼續擁著玄宗前行,過了渭水之後又準備燒掉河上的便門橋以斷追兵之路。李隆基急忙讓高力士帶人將火撲滅,不願斷了士庶百姓的逃生之路。

盛夏的晨光刺破雲層,照亮了這支倉皇西行的隊伍。六十二歲的李隆基攥著韁繩的手微微發抖,蜀錦龍袍下襬沾滿了泥漿。他不敢回頭望,身後幾十裡外的長安城正被安祿山的狼牙旗插上城頭。

玄宗皇帝逃往事出緊急,準備倉促,從長安逃出來沒兩天,就面臨著無米下肚的窘境,幸而有沿途的百姓進獻飯食,才避免了食不果腹的下場。

然而皇帝和王孫們有飯吃,並不代表著禁軍將士們也有飯吃。禁軍將士在酷暑中護送皇室西逃,飢餓與憤怒在馬嵬驛的斷壁殘垣中發酵。餓的前胸貼後背計程車兵們已經義憤填膺,一觸即發。

此時恰巧從潼關僥倖逃出來的王思禮,在鳳迦異的護送下趕上了玄宗的隊伍,玄宗立刻命他替代哥舒翰的河西、隴右節度使之職,沿途收攏散兵,以作反攻之計。

王思禮曾勸哥舒翰誅殺楊國忠,雖未成功,卻與楊國忠結下你死我活的樑子,於是他偷偷聯合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共同演繹了一首馬嵬悲歌。

陳玄禮和高力士、韋見素一樣,早在李隆基還沒做太子的時候就在帳前聽差,在“韋后之亂”和“先天政變”之中都立過汗馬功勞。李隆基繼位之後便一直統領禁軍,可謂皇帝託付身家性命的近臣。

陳玄禮早就對禍國殃民的楊國忠不滿,但他能夠統領禁軍數十年,也絕不是魯莽之人,想要誅殺安祿山,除了聯合王思禮,更加必須得到一個人的支援,那個人就是太子李亨。

原來太子李亨的貼身宦官李輔國早就偷偷的聯絡了陳玄禮,表達了太子的招攬之意,有了太子的默許和支援,陳玄禮需要的只剩下一個振臂一呼的時機。

這個時機很快就到來了,這天晚上,當楊國忠被幾個跟隨玄宗一起逃出來的吐蕃使節攔住馬頭,討要食物的時候,陳玄禮手下的禁軍突然有人大喊一聲:“楊國忠與胡虜謀反了!”

這一聲呼喊不要緊,禁軍們是蜂擁而上,嚇得楊國忠撥轉馬頭,逃回驛站,想找皇帝救命。

然而還沒有等楊國忠見到皇帝,便有侍衛統領張曉敬一箭將其射落馬下,禁軍將士們已經一擁而上,刀砍斧斫,在驛站裡當場要了他的性命。人死之後,楊國忠的頭顱被砍下並挑在槍尖示眾,右手指骨則被爭搶,傳說他簽押公文的食指能點石成金,血肉則被混入馬料,士兵們嘶吼著“宰相肉喂宰相馬”!

聽到驛站外的喧囂聲,玄宗皇帝身邊的隨從紛紛出門檢視。負責皇帝出行的御史大夫兼置頓使魏方進發現楊國忠被殺,竟然沒有意識到眾怒難犯,不知死活的斥責禁軍們造反,話音還沒落,就斃命當場。

韋見素也聞訊而來,尚未搞清楚怎麼回事,已經有人揮動武器向他砸來,立時頭破血流。血染的象牙笏板跌落泥潭,上面還刻著昨日擬定的《請誅安祿山九族疏》。幸好鳳迦異和史天賜見狀,同時大喊“不要傷了韋相公!”這才勉強撿回一條性命。

很快楊國忠的兒子陽暄、韓國夫人也相繼被殺,聞訊逃脫的虢國夫人在跑到陳倉之後,被陳倉縣令薛景仙所殺,楊家剩下的只有一個人了,那便是楊貴妃。

“聖上,該用早膳了。”玄宗被屋外的喧囂聲驚醒,身邊的高力士正捧著漆盒,食盒裡半塊胡麻餅已經發硬。

“出什麼事了?”倉皇出逃的皇帝已經是噤若寒蟬,任何的風吹草動都讓他提心吊膽,那個大唐帝國君臨天下、不可一世的李隆基現在只不過是一個提心吊膽的逃兵。

還沒等高力士回答,屋外已經傳來了禁軍統領陳玄禮的聲音:“請陛下移駕佛堂暫歇。”老將軍鐵甲上的血跡還未乾透,聲音卻似生鏽的刀鋒刮過青石,驚起道旁槐樹上棲著的寒鴉。

佛堂殘破的帷幔後,楊玉環正在對鏡梳妝。她將金步搖重新簪進蓬鬆的雲鬢,鵝黃披帛拂過供桌上厚厚的積灰。

“三郎你看,這佛像的眼睛多慈悲。”

楊貴妃亦如往常般美麗,但玄宗皇帝的聲音卻凝在喉嚨,因為他剛剛走進佛堂之前,看見陳玄禮的佩刀還滴著血,還有高力士傳遞的那句話,“貴妃不死,軍心難安。“

殿外傳來此起彼伏的甲冑碰撞聲,八千禁軍舉著火把將佛堂圍得水洩不通。有人用槍尖挑著楊國忠的頭顱,花白的鬍鬚還在往下滴血;有人撕扯著韓國夫人的織錦襦裙,鑲滿珍珠的衣料在晨光中碎成片片蝶翼。

李隆基的龍紋皂靴碾碎了地上的玉簪,那是他今晨親手為玉環戴上的。他想起二十年前在洛陽上陽宮初見時,十六歲的壽王妃在牡丹叢中回眸一笑,驚落了掌中團扇;想起華清池氤氳的溫泉水汽裡,她跳胡旋舞時金鈴般的笑聲;想起去年七夕長生殿上,自己親手將金釵鈿盒系在她腰間......

老皇帝手拄柺杖,沉默不語,他割捨不下自己最寵愛的女人,卻也同樣沒有勇氣豁出性命與楊貴妃同生共死。

此時在佛堂的東廂房裡,太子李亨閉門不出,實則透過窗縫觀察著院中的動靜。當楊國忠首級被挑上槍尖時,他的臉色露出了不為人知的笑容,楊貴妃的死活對他已經不重要了,李亨迅速展開三日前李沘從飛龍禁軍拿搞來的靈武佈防圖。

時間一點點的流逝,屋外的禁軍開始躁動,韋見素的兒子京兆司錄韋諤撲通一聲跪在皇帝面前,額骨撞碎佛堂前的蓮花地磚,以頭搶地的痛哭道:“陛下,社稷為重!現在眾怒難犯,安危就在頃刻之間,還望陛下速速決斷!”

“貴妃一直居於深宮內苑之中,怎能知道楊國忠謀反之事?”李隆基還在做著最後的掙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