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太祖:我在天龍八部當皇帝!

第55章 交鋒

多謝魏王點撥…蕭某就不打擾魏王賞花的雅興了。”

說罷告辭,望著蕭易離去的背影,耶律乙辛陷入了沉思…

這次拜訪過後,京中似乎也太平了不少。

被抓的蕭家子弟很快便洗脫了“勾結宗室”的罪名,盡皆無罪釋放,只不過從原先的顯要衙門紛紛調到了閒散官職。

只有蕭阿臘因為君前失儀,而被流放至千里外的東平縣,永不得還朝…大遼這場驚心動魄的府院之爭,才終於就此落下了帷幕。

正當蕭易準備走馬上任北府宰相之時,北樞密忽然收到來自西北的緊急軍情:西夏皇太妃李秋水在橫山一帶頻繁地調動兵馬…似乎要對宋國用兵!

蕭易之所以能這麼順利挑起宋夏戰端,李秋水的出身和慕容博的“奇謀”也幫了不少忙。

西夏是党項人建立的國家,然而她卻是漢人,想要讓党項貴族安心臣服統治,消除“非我族類”的質疑,李秋水也只能依從慕容博之計,比党項人更激進、更“反漢”。

她對母國宋朝外交強硬,放大邊境摩擦輕啟戰端,以此獲取西夏國的認可。

當聽到從軍情北樞密院裡傳出,蕭易提著的心也終於放下:看來耶律乙辛還是聽懂了自己的暗示,願意配合他的演出…

旋即以西院大王的身份上表耶律洪基,言道:“臣易奏,西夏國近期陳兵於西陲,似有會獵中原之心。宋夏兩國交鋒,實乃吾朝吞併西夏千載難逢之良機。

時不我待,宜急遣一上將,率數十萬虎賁之士,南下攻伐党項…一旦西夏落入吾手,則宋朝兩面禦敵,勢必首尾難顧,則今後無憂矣。”

西夏的舉動,也讓大遼朝野震動。

至於是冷眼旁觀,還是趁機出兵,朝廷裡的文武臣工卻是眾說紛紜。

南院大王耶律涅魯古早就想靠戰爭建功立業,見此良機,立即離席表奏道:“西夏國小而逞兇兵,實則外強中乾,一旦徵宋遇挫,勢必軍心大崩。

若此時我朝有一支朝精銳之師攻入西夏,必可一戰而定。陛下,臣願率軍攻夏,為主上分憂!”

北院大王耶律珍為人正直,心想戰端一啟不知多少將士為之送命,立刻起身駁斥道:“陛下,萬萬不可。昔日賀蘭山大戰,我大遼與西夏軍數番激鬥,最終寸土未佔,十六萬大軍無功而返…血淚教訓猶在眼前,不可不察。”

不等涅魯古說話,敵烈麻都(禮部)已搶先道:“蕭宰相未免言重了。我大遼兵多將廣,人才濟濟,對於小小西夏,難道連一個‘戰’字都不敢言?”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唇槍舌戰,一時間火藥味十足。

鷹派認為時不我待,這是吞併西夏,踏破賀蘭山的大好機會;鴿派則認為兵者兇也,最好我大遼先坐山觀虎鬥,等西夏兵連禍結、元氣大傷之際,再決定是否下場參戰。

眼見戰、和雙方在朝堂上爭得不可開交,耶律洪基此刻也沒了主意,不由問向右首文臣第一列的人:“太師,你怎麼看?”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