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太祖:我在天龍八部當皇帝!

第5章 論功行賞

重熙二十四年,耶律洪基在蕭遠山和耶律乙辛的保駕下,從慶雲山順利回京,正式臨朝聽政,改元“清寧”。

大遼皇宮中,耶律洪基端坐御殿,文武官員按品級由東西兩側入殿奏事。

這位少年天子虎目橫掃之下,眾臣僚內心無不揣揣,生怕他因“慶雲山謀反”一案,大搞株連。

卻聽耶律洪基朗聲道:“朕初登大寶,就有耶律良才這樣的野心勃勃之輩覬覦至尊之位,其心可誅…

不過大行皇帝剛剛殯天,我亦不忍多造殺孽,便將主犯耶律良才流放渤海國,永不還朝!至於其餘從犯,是受那賊子矇蔽,可既往不咎,以觀後效。”

眾臣工這才鬆了口氣,又見新皇頭角崢嶸,事後處理叛亂拿捏有節,皆大呼陛下聖明仁義。

耶律洪基又道:“國家昏亂,必有忠臣。也多虧蕭易、蕭遠山以及耶律乙辛這些輔國良臣,才能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傳旨,讓他們上殿。”

見三人入內,耶律洪基先對乙辛道:“護衛太保,你能在局勢尚未明朗之際守住立場,率軍勤王,足見忠心可嘉。朕敕封你為升北院同知,樞密副使。”

乙辛謝恩後,耶律洪基轉而望向對蕭易,面露感激地道:“自古功高莫過於救駕。蕭易,此次慶雲山之戰,你有勇有謀,處事明快果決,當為首功…有什麼願望,無論功名利祿,我自無不允!”

蕭易暗道:好不容易來到天龍八部的世界,若是在朝為官,哪有機會馳騁江湖,研習各家絕學…那我不是白來了?

遼國政治環境如此寬鬆,不如做個封疆大吏,不但可以利用手中力量蒐羅天下武學,同時天高皇帝遠,也可免受束縛。

想到這,他半跪在地請求道:“臣別無所求,只願為陛下鎮守一方,守護大遼的太平盛世。”

守著邊境苦寒之地,巴不得往京裡調的人比比皆是;但像蕭易這種想從上京往邊疆調的,倒是頭回聽說…耶律洪基聞言不禁遲疑:“以卿的膽識、智謀,作鎮守一方的大將自是綽綽有餘。不過如今正是用人之際,朕還想把你留在身邊,委以重任…”

“回陛下,臣自小就嚮往征戰沙場,馬革裹屍,還請陛下賜我一身戎裝,上陣殺敵,為大遼效力!”

“也罷,人各有志,勉強不得…你想要去哪裡任職?”

“哪裡最危險?”

“嗯,這個嘛…東北女真、南方宋國暫無戰事,邊疆太平,你去了恐怕也無用武之地。倒是西北的阻卜時叛時降,頗為頭疼。

不巧前任西北路招討使蕭阿剌是兩朝老臣,按先帝遺詔,不日便調回京出任北府丞相;西北一時沒了頂樑柱,朕也正為此事而發愁呢…”

蕭易腹內尋思,靈鷲宮的天山童姥、西夏皇妃李秋水、吐蕃國師鳩摩智…這些絕世高手莫不位於西陲,看來那裡是個機會與挑戰並存的好地方!

當即欣然接受:“好,那臣便去西北。”

“真是國之棟樑啊…”

耶律洪基對蕭易的“忠心”感動不已,當即下詔:“蕭易聽封。朕封你為西北路招討使,賜西平郡侯,統大遼部族兵兩萬,駐守鎮州可敦城。

另外,蕭遠山因救駕之功,封安昌縣侯,遷為招州刺史兼西北路招討副使;

蕭氏一族子弟,蕭別裡剌為維州刺史兼西北路招討使司統軍使;蕭萬里為防州刺史兼西北路招討使司統軍使…西北三大軍州皆歸蕭易節制!

蕭易,你就替朕討虜蕩寇,保一方太平,欽此。”

“臣蕭易,領命!”

說到這,耶律洪基露出一絲溫情的微笑:“大哥,你倒不必急著上任…先喝了我和觀音姊姊的喜酒,再走也不遲!”

——————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