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太祖:我在天龍八部當皇帝!

第5章 論功行賞

在耶律洪基與蕭觀音大婚之後,當朝“國舅爺”蕭易便和堂兄蕭遠山,兩個族弟蕭別裡剌、蕭萬里前往西北路招討使司赴任。

除此之外,他又從自己蕭家子弟中挑選了十二名青年才俊,參為西北軍中將校,以作自己的治理地方的軍事、政治班底。

出發之日,蕭觀音親自趕來送行,此刻的她身穿紫金百鳳衫,下著杏黃金縷裙,梳百寶花髻,踏紅鳳花靴,頗有母儀天下之態。

望著自己相依為命的哥哥即將遠行,蕭觀音杏眼婆娑,拼命忍住淚水,強顏歡笑道:“大哥,此行珍重!陛下國事繁重,無法抽身送你,莫要見怪…雖然我不知道你為什麼執意要去西北,但只要是你決定的事,小妹一定全力支援!”

蕭易與她相處時間不算長,但歷經生死,此刻兄妹之間的真摯親情,已摻不了半分虛假。

況且此去兩人不知何時還有機會相見,他心裡也萬分不捨,嘆了口氣道:“小妹放心,只要我在外面闖出名堂,便回京來看望你和陛下。你留在上京,可要照顧好自己,莫讓旁人欺負了…”

蕭遠山聞言,忍不住苦笑一聲:“易弟,你妹妹現在貴為大遼皇后,有哪個不要命的敢欺負她?”

蕭易與妹妹聞言相視一笑,當下硬起心腸:“時候不早,我們也該出發了。你的身份不比以往,應及早回宮,不要在外面耽擱了。”

兩人灑淚而別,血色殘陽下,西北路招討使的儀仗緩緩出了上都臨潢府,啟程趕往大遼在西北的重鎮——可敦城。

上京路與西北邊陲相隔千里戈壁,一路上滿眼所見,盡是蒼涼和寂寥。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望著千里黃沙,蕭萬里忍不住吟誦唐代詩人王維的詩句,蕭易雖是現代人,可也學過這首邊塞名篇,頓覺親切。

旁邊的蕭別裡剌掏了掏耳朵,忍不住揶揄道:“萬里哥哥,你就不要掉書袋了…滿嘴順口溜,是要學那些南人考科舉麼?

咱們蕭家歷來都是出將軍的,難不成要在你這輩出個狀元?”

蕭氏眾人齊聲大笑,頓時給這個蒼涼的荒漠平添了幾分歡快。

不想蕭易卻搖了搖頭:“別裡剌,這話可就不對了。莫要小瞧了文人士子,咱們馬上能打天下,未必就能治天下…唯有文武相濟,恩威並重,才是國家能長治久安的根本之法。”

蕭遠山見他能有這番見解,不免大感欣慰,向他微笑以示讚許;眾人一時默然,均覺此言大有道理,心中對蕭易的佩服又加深了一層。

便連別裡剌這個莽夫此刻也瞪大了牛眼,連連點頭:“不錯,我一看書本賬冊頭就大了…想要下馬安民,看來還真離不開那些大頭巾!”

如此行了數日,車隊終於穿過沙漠,漸漸出現了成片的綠洲。

水草豐美之處,旁邊往往伴隨著無數蒙古包和成群的牛羊;帳篷裡升起了炊煙,隱約還能聽見裡面傳出蒼涼的馬蹄琴。

這些部落便是遼人口中的“阻卜人”,後來逐漸兼併、融合,形成了橫掃天下的蒙古族…這裡的阻卜人位於西北路的中央,共有八大部族,也被稱為“克烈八部”。

遼國為了羈縻蒙古諸部,設西北路招討使司,鎮攝中央的克烈部、北部的蔑兒乞部以及西部的乃蠻部;設烏古敵烈統軍司,威服北方萌古部、東北札達蘭部和南方烏古敵烈部…東西兩大重鎮,共同構成了針對蒙古高原的整套防線。

東面的烏古敵烈,在遼開國時便基本臣服,很少叛亂;反而是西北路招討使司的下轄諸部桀驁難馴,經常反抗大遼,不得不派重兵鎮壓。

眾人行至大草原中部的山頭,但見南坡建造著一座宏偉巨城,城頭之上守衛森嚴——這裡便是招討使的駐地可敦城。

山下是碧綠小湖,彷彿一塊祖母綠鑲嵌在無際的草場中一般;東南窪地裡有一處清澈泉眼,城中的不少居民挑著木桶,往來取水吃。

千里苦行,終於抵達目的地,蕭易等人無不欣喜,正要快馬加鞭地進城,卻聽不遠處的湖邊有人嚷道。

“丁春秋,今日就便是死,你也休想從我口中得到師父的下落!”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