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春秋強忍一口氣離開可敦城,直到奔行至數十里之外的密林方才踉蹌著倒地,“呼呼”喘著粗氣,旋即運功打坐,開始調養內息。
饒是他內功精深,火藥也未傷及要害,可依舊被炸個不輕,沒個兩三年時間的靜心療養,恐怕難以恢復昔日的功力。
不過更大的衝擊卻是來自心理上的——那雷火彈的威力,給他造成了巨大的“陰影”。
自此丁春秋哪裡還敢再探尋無崖子的下落,將來便是遇到蕭易和蘇星河,也必定望風而逃,不敢與之照面了…
——————
校場之上,金鼓震地,旌旗蔽空。
蕭遠山正發號施令,臺下訓練有素的遼軍勁卒則手持刀槍,輪番操演。
他們突刺、劈砍的動作整齊劃一,同時還不斷喊出響亮的戰鬥口號,雄姿英發,刀槍鳴風。
臺上的蕭易暗暗點頭,心念一動:西北路的軍士底子都不錯,若是授予一些九陰真經的粗淺功夫,一則可以強身健體,將來其體魄較之普通計程車兵更為強健,大大提升戰場存活率;二則也可學一些刀法、拳腳的克敵之術,軍隊整體的實力也可更上一層樓…
蕭易將蕭遠山呼來,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他。
蕭遠山略一沉吟:“這倒不難。九陰真經以《道德經》為底,蘊含《莊子》、《列子》等‘四子真經’的道家之理。
這些士兵文化水平不足,一時恐怕難以領悟…若是傳授基本心法時,輔以道家典籍進行講解,勢必更易融會貫通。”
蕭易聞言,頓時腦中靈光一現:“遠山兄所言有理。不如咱們就在軍中開辦‘軍事學堂’,士兵們除了日常操練,還要學習道家經義和九陰中的心法、技藝…”
二人商議一番,都覺大有可為,立刻開始著手準備“軍事學堂”。
蕭易此舉除了提高軍人素質、加強軍隊戰力之外,其實還有一層深意:趁此良機,促使他麾下計程車兵皆信仰中華文明的傳統宗教——道教。
如此一來,不但同為信徒的袍澤之間羈絆加深,西北軍自此凝聚力將大大加強,而且也讓蕭易從一般的上級主帥變成了“宗教領袖”,對基層士兵們的控制變得根深蒂固,自下而上地保證了全軍的忠誠度和組織效率…
“軍事學堂”創立之初,首先是讓連同蕭別裡剌、蕭萬里在內的統軍使、都監等高層將領齊聚一堂,進行傳道授業。
此刻蕭易對九陰真經的內容基本純熟,便親自授以經中基本的吐納心法,並從招式篇中分解出簡單有效、適合行伍的刀法拳理,由此創出“蕩魔刀法”和“平寇拳”,一招一式地演練給諸將看。
與此同時,他又用一些淺顯易懂的道理來講解道家典籍,從將領們開始推廣、傳播道教。
之後每個將領回到各自營壘,召集營裡的中、基層將校,將其所學進行傳授;再由這些將校傳給麾下的基層士兵…如此全軍上下兩萬將士,都可習得九陰真經武功和道家經典。
學堂開始時還是講解德道經、莊子之類的道家基本,後來隨著將士們信仰水平的提高,這些知識明顯是不夠用了…
好在蕭易的身邊,還有蘇星河這個逍遙派的“道學通”。
蕭易從宋朝買來大量的道家經書。蘇星河則負責將《黃庭經》、《太上老君內觀經》、《元始天尊說生天得道經》等等深層次的道經化繁就簡,使其更便於初學者理解,隨之編纂成書。
此書取名《天道經》,密密麻麻地寫在成千上萬張羊皮上,供給全軍傳閱、學習。
根據書中內容,士兵們可以系統性地理解功德報應,對道教神仙信仰和修行方法有了更加全面的瞭解。
九陰真經的武學博大精深,哪怕只是些皮毛,也足以讓西北遼軍脫胎換骨,戰力一日千里;而同時,隨著道家信仰的不斷加深,全軍上下也正在逐漸形成一股全新的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