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做大亨

第90章 親事

能否用上蠟燭,在古代就是富貴與否的一種表現。因為稀少,有時候不是單純的有錢就能買到的。事實上,類似古陽縣這樣的縣城,只有一家燈燭店,蠟燭還隔三差五的斷貨。屬於那種蠟燭一到貨,縣裡豪紳們都搶著買求著買,不愁賣的生意。每次一到貨,沒一個時辰就沒了。不提前預訂,沒點實力關係,有錢都買不著。

所以古陽縣大多數有錢的老爺,也都用油燈,有幾根蠟也是存著,有什麼喜慶的大事才拿出來擺一擺檯面。但是,李蘅不在此列。

趙德蘭,包括現在李家主要的人員,晚上照明都用蠟燭。如果晚上去李家的話,有見識的人,肯定會感嘆李家是古陽首富,當然事實也是,李家已經是古陽首富。

用上蠟燭的原因是李蘅已經無法忍受古代的油燈了。油燈,古代是用動植物的油脂做燃料的照明燈具,後來也用煤油。什麼時候用煤油做燃料,已經不可考。但是不論是動物油脂還是煤油,燃燒都會形成大量的煙霧,而且照明效果並不好。

長期在油燈下工作,會被燃燒不徹底的油脂或者煤焦油,煙霧等糊住眼睛,也會被昏暗的光線影響視力。古達被油燈燻瞎眼的事,多有發生。

自從李蘅父親走後,家境衰落。趙氏母女,包括年幼的李玉芷,都時常在油燈下做針線活計掙錢。後來李家開始復興,趙氏還一時扔不了這個習慣。晚上睡覺前總喜歡在油燈下忙碌。並且李家的營生日益增多,每天經手銀錢巨大,李玉蓮也時常熬夜算賬。李蘅在一個無意間的時候,發現此事,大吃一驚,想到油燈的危害,堅決的抵制。但是有時候,包括他自己晚上,都要用照明,這個問題需要解決。

李蘅是理工男,石油提煉石蠟這點活難不倒他,可是問題是,大唐還不知道石油為何物呢?我國關於石油這個詞的記載,最早是宋朝沈括的《夢溪筆談》。在此之前,只有一字半字的類似描述,不能肯定是石油。而且即使到了宋朝,石油這種東西除了燃燒,還沒有發現其他什麼用途。又因為燃燒黑煙滾滾,基本上也沒人用。

簡單說,就是李蘅想用石油提煉石蠟,也沒處尋找原料-石油,買都沒處買。這就是回到古達的憋屈,別以為有知識就能用,有時候太超前的知識,受限於條件啥用也沒有。

以前是沒辦法,但是開啟1.2級許可權之後,李蘅在牧場找到了解決方法。他無意間發現白蠟蟲,竟然也能購買和放牧。於是乎李蘅將空間中各道路兩旁都改種了女貞樹,放牧了大量的白蠟蟲。用生物農業的辦法解決了蠟燭的問題。

二十倍的時間加速,讓李蘅空間中出產的白蠟基本上能供應全家人晚上照明使用,還略有富裕。

然後,趙德蘭做針線活的時候,周圍點四根蠟。李玉蓮也是案子兩旁放四根蠟,務必保證照明效果。當過了一段時間,兩人知道蠟燭的價值之後,就果斷放棄晚上幹活了。這不廢話嗎?幹一晚上針線,浪費的蠟燭錢,幹一年針線都賺不回來,還幹個屁啊!至於算賬,還是僱兩個賬房先生,白天多幹點。反正一晚上的蠟燭錢,就夠僱兩個賬房一年的工錢。連這點賬都算不過來,還算屁的賬啊!

不過蠟燭照明確實好,又亮還不燻眼。尤其是白蠟蟲製造的是純生物蠟,比後世的石蠟還好,石蠟裡面還有少許工業雜質,照明還會有微微的煙霧。而白蠟蟲製成的白蠟基本不存在這問題。漸漸的。家裡在李蘅提倡號召,以及帶頭之下,女眷們也養成了使用蠟燭照明的習慣。

此刻,趙德蘭無意間的行為,就顯得富貴逼人。趙家大堂兩旁點了8根蠟燭,這一根白蠟的價格在5-10兩。點蠟燭其實就是在燒錢,燒幾乎同等重量的銀子。

現在女兒、小妹的一舉一動都充滿了貴婦風範。讓範氏和趙恆成等人不由的感慨。

晚上沒了外人,一家人秉燭夜話。

尤其是趙家人對妹妹家的變化,雖有耳聞,但是知之不詳,只以為是富裕了些。但是在趙德蘭的家常閒聊中,趙家人漸漸的驚訝的張大了嘴。

當聽到,李家現在資產超過兩百萬白銀時,趙老太太範氏更是沒忍住激動,直接泛白眼了。幸好趙德蘭隨身都有兒子反覆叮囑要帶在身邊的超級治癒液,給老太太餵了一瓶,這才沒事。

醒過來的老太太,拉著趙氏的手,熱淚盈眶,半天說不出一個字,最後才說了一個:“好!”,最後激動的道:“承平,我外孫真出息的。兒啊,你苦盡甘來,享清福了,娘也放心了。”

繼續閒聊,聊到李家莊子村民們跟著李蘅種植平菇,每戶每月能有十多兩收入的時候。趙恆成等人聽的大為意動,趙德蘭看著哥哥弟弟的表情笑道:“大哥,二哥,四弟,你們且寬心,不要急。你們的以後,承平已經有考慮。你們怎麼也是他親舅舅,他還能讓你們活的連一個李家莊村民都不如?這我第一個都不能答應。最近他事情太多,沒時間回孃家看看。等過段時間,他把手中的事忙完,會親自來看你們。到時候他自然有想法。我先交個底,我李家現在家大業大,但是這可信任的人還是少。蘅兒,可是希望你們能去幫他,做個主事的。至於菇房這種親自動手的小營生,你們不必在意。”

趙恆成三兄弟聞言喜不自禁,連連點頭,哈哈大笑。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