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蘅喝著茶,心裡盤算著。他的野心可不止這些。
後世的十大名茶,十幾種知名茶品,現在還都名聲不顯,甚至還在深山之中無人得知發現。
不論是龍井,還是鐵觀音,亦或是雨花茶、六安瓜片,似乎除了碧螺春之外。根據史料記載,此時都還不出名,也沒有成為貢品貢茶。
只有一個碧螺春,唐朝時就很出名,備受推崇,在唐朝成為了貢茶。不過是唐朝何時成為貢茶的?這一點歷史也沒有詳細記載。但是現在是唐朝初期,也可能還沒有成為貢品。
即便是成為貢品了,也不一定是太湖那座洞庭山上的極品。十大名茶-洞庭碧螺春,可不是普通的碧螺春。而這個洞庭,乍一聽,很多人以為洞庭碧螺春產自洞庭湖,其實不是,而是江蘇太湖洞庭山。這座湖中小山的碧螺春茶,是品質最高的極品碧螺春。
一般認為茶始於先秦,盛於唐宋。大唐真是茶葉貿易興盛,官方民間都熱衷於茶葉的時期。但是即便如此,不論是製茶工藝,還是對茶種的認識,都還是遠不如後世。
此時的人們,還沒有意識到茶葉產區的重要性。對同種茶葉,地質不同,產出的品質差異認識還不大。
就拿洞庭雲霧茶而言,大唐貞觀年間就開始成為貢茶。但是這個貢茶,卻沒有意識到地域的重要性。凡是洞庭湖周邊,以及衡山區域。只要是雲霧茶茶種種植的茶葉,都是貢品,而沒有細分。
直到開元時期,才認識的廣濟寺一代的南嶽產區的雲霧茶,更勝普通茶葉一籌,才指定了毗盧洞雲霧茶成為貢品。而文成公主帶往吐蕃的貢茶,其實只是洞庭湖產區的普通雲霧茶,而非廣濟寺的名品。
而君山茶,到了後唐時期,才被皇家所認識,名揚天下。而此時它真正的名品,君山銀針,卻因為製茶手法還沒發明出來,連名字都沒有。
洞庭碧螺春,也很可能因為同樣的原因,還名聲不顯。成為大唐貢茶的很可能是太湖一代的碧螺春茶,而不是特指太湖洞庭山上的那一小片地。所以他還是有望拿下洞庭碧螺春的最高品質的產區。
李蘅還想著,嘗一嘗,大紅袍那幾顆母樹的滋味。
想品一品龍井邊上的十八顆茶樹的極品龍井茶。
也想喝一喝最極品的洞庭碧螺春。
總之後世十大名茶,還有古今十幾種名茶,他都要最極品的,要嘗一嘗那些母樹上的茶葉。
只不過,其他的名茶的產區離得太遠,李蘅只能先對同在湖南的君山銀針和南嶽雲霧茶下手。其他的先放一放,反正跑不了。都還有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才會被人發現,怕什麼?
現在唯一讓他上心和擔心的就是洞庭碧螺春。
他在考慮是不是先派個人,奔赴蘇州,看看那幾塊極品的碧螺春產地,還在不在?如果在,還無主,先買下握在手裡,保險一些。
看著李蘅愣神,李玉蓮問道:“弟弟,在想什麼呢?”
李蘅搖搖頭道:“沒什麼?就是一些雜事。對了,二孃了,讓她擴建菇房的事。準備的怎麼樣了?”
李玉蓮道:“二孃已經再辦了。你規劃的合蕈菇房,應該這兩天就能建好。”
“好,這事你關心一下!”
李玉蓮問道:“弟弟,為什麼不擴建平菇菇房,而要建香菇菇房?”
李蘅道:“姐,平菇的產量已經飽和。平菇要食用的是鮮菇,咱們的供應範圍,最多就這二十一州,再遠,就不新鮮了。而這二十一州的消化能力就這些。生產更多的平菇,只能讓平菇市場供大於求,然後價格降下來。生產更多的平菇,卻和現在賣出的總價格差不多。除了增加我們的成本,沒有任何好處,費力不討好的事,咱不能幹。這叫做市場供需關係,以後我慢慢跟你講。簡單說,擴不擴大平菇生產,我們都不會再增加一份收入,甚至擴大了反而會收入變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