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孫策,估計被主公賣了還要感謝他為自己找了一個好買主。”
“主公這心啊,果然黑。”
郭嘉輕輕搖頭,灌下一口酒。
他心裡雖然在吐槽張幕,但眼神卻極為明亮,有欣慰之色閃過。
做主公,武力可以不用最強,文采可以不用最好,謀略可以不用最厲害,因為只要知人善用便可。
如那漢高祖劉邦曾言:“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論撫慰百姓供應糧草,我又不如蕭何;論領兵百萬,決戰沙場,百戰百勝,我不如韓信。”
可最終成事的是劉邦。
張幕只需要對民仁德即可,但對於敵人和臣下,越厚黑越好!
假如張幕知道郭嘉心中所想,一定會發出“還是奉孝知我”的感嘆。
他一番話確實發自肺腑,也沒有騙孫策。
但有一個前提,是孫堅能夠成功回來。
孫堅能夠成功回到長沙立足或者來揚州,孫策自然會回去。
可事實上,孫堅明年四月便會死在荊州!
屆時,孫策會為其守孝一年。
只要張幕能在孫策守孝期滿前將揚州給佔了,等到其復出,便不會有多餘的心思,也不會有滋生野心的土壤。
因為他張幕不是草包袁術,不會坐擁一個淮南(九江)便認為老子天下第一,上下左右開弓對付徐州,豫州,荊州,使得孫策利用孫氏舊部奪取江東。
他會慢慢經營揚州,在此期間將二張,魯肅,太史慈,甘寧等本屬於東吳集團的文臣謀士武將給一一收服。
等到孫策復出時,有了現在這層主從關係,一定會選擇為他效忠,那麼連帶著孫堅的遺產舊部,也會歸他張幕所有。
實在不行,大不了想辦法把黃祖給殺了,為孫堅報仇。
再不行,把孫尚香給娶了,給個夫人之位。
如此一來,知遇之恩,為父報仇之恩,聯姻之誼等等疊加,孫策包括其被後的孫氏一個都跑不了。
“兄長將話說到這個地步,伯符再不答應,可就太不識抬舉了。”
“等回家說服阿母,伯符便為九江郡安寧獻一份力。”
孫策完全不知道張幕心中所想,雙手抱拳,熱血沸騰的應下。
他打心眼裡認可了這位才認識的兄長。
“吾只是重視人才,若非伯符有實力,我也不會放心。”張幕認真的說道。
孫策內心愈發感動。
直到現在,張幕還不居功,甚至想要降低他的感激,將原因歸咎到他身上。
可他又不傻。
有哪個太守會重視一個才十六歲的少年?
文臣和武將可完全不同。
“兄長!”孫策聲音已經有些哽咽。
要不是主動提出有些不合時宜,他甚至想要和張幕結為異性兄弟。
“好好幹!”
張幕注意到孫策的表情,連忙拍了拍他的肩膀作為鼓勵。
不能再演下去了,再演下去該要撿肥皂了。
“公瑾!”
孫策這邊搞定,張幕也沒打算放過周瑜。
東吳能打下基礎,孫策佔三分之一功勞,孫氏舊部佔據三分之一功勞,周瑜佔據最後三分之一。
不知道有多少文臣謀士是周瑜介紹給孫策認識,其本身跟是大才,務必要拿下。
“你們與我一見如故,好叫我一聲兄長。”
“吾送你一件見面禮吧。”
說完,張幕隨手一揮。
“鏗鏘!”
一柄長劍從天而降,落到周瑜身前三寸位置。
周瑜是帥才,武藝只是防身,君子六藝樣樣精通,喜好用劍。
儘管已經見過一次,可再次見到張幕“須彌芥子”,眾人還是驚為天人,但周瑜的注意力卻全在劍上。
“好劍!”周瑜拿起長劍。
“確實是好劍。”張幕點頭。
這柄劍是他按照飛虹劍鍛造而成,匠人建造還以為他是葉孤城粉絲,但其實只是覺得好看。
“多謝兄長!”周瑜倒拿長江,對張幕遙遙一拜。
他本以為孫策是自己人生中遇到最大的知己,直到現在遇到張幕才知,還有更好的異性兄弟。
“公瑾,汝可想出仕?”張幕微微一笑,露出獠牙:“儘管你還年少,但想來擔任一縣之長綽綽有餘。”
“治理一方地域,為民謀福祉,積累經驗,想試試嗎?”
先試試嗎?
答案是肯定的。
以周瑜的家世,等到二十歲舉孝廉然後擔任一縣之長可不要太容易,並且只是一個過程,等資歷夠了在任上又沒大錯,便可升任縣令,都尉等職務。
可如果能早幾年擔任縣長,早點積累經驗,早點擴大資歷,那自然是更好。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