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代,記名弟子和親傳弟子無法比較。
而張幕身為孔融親傳弟子,盛憲身為名士也得喊他師兄。
這些原本張幕並不知道,他只是回去查閱盛憲資料時,瞭解到盛憲在原本軌跡中被孫策忌恨,由於和孔融有舊便去信求助,因此有了“不脛而走”的典故。
得知這一點,張幕第一時間寫信給孔融,讓其為自己牽線搭橋,幫忙在盛憲那提上一嘴,而孔融自然沒有拒絕。
誰知道盛憲接到孔融信件時,正因為身體有恙準備辭官回家隱居,當即便表示張幕可隨時派人過去接手太守之位,屆時他會上表。
於是這個吳郡,便這麼到手了。
張幕本人都有些意外。
“原來是這樣。”
郭嘉等人心下了然,紛紛感嘆張幕時運亨通。
“那吳郡太守,主公可有合適人選?”陳群出聲問道。
聞言,張幕搖了搖頭,說道:“未免出現變故,在由盛太守繼續領著,我們只派遣郡丞,功曹,主簿和督郵過去,在派遣一都尉坐鎮。”
有著袁紹這個遠方的敵人在,在沒有解決徐珪,周術和周昕這三人以前,盛憲不拿掉有好處,可以麻痺敵人。
郡丞可以代行太守政務,功曹和主播分別掌控認命和文書,督郵掌握治安全力,都尉則是掌握軍隊。
有此五者,比擁有太守之位還要靠譜。
盛憲就當是個吉祥物,還能安心養病,等張幕想換人的時候,隨時可以做到。
“此法大善。”郭嘉贊同點頭。
在場武將一頭霧水,但在場謀士文臣都想明白了關鍵。
“至於所用何人。”
張幕揉了揉眉心,看向陳群:“長文,要麻煩你舉薦了。”
“元嘆,子衡若是認識大才,也可舉薦,吾必重用。”
“諾!”三人眼神微動,已在心中盤算起來。
這可是加重在張幕心中重量,同時也加強人脈的機會,不能隨便推薦人。
“奉孝,豫州和會稽你準備怎麼做?”張幕看向郭嘉。
郭嘉拱了拱手,說道:“徐珪是袁家門生,一直在袁術和袁紹兩人之間搖擺,主公只需拿下丹陽和廬江,便可讓其效忠袁紹,屆時安排人員將之架空即可。”
對於徐珪,郭嘉沒打算施展什麼計策,直接大勢壓上去即可,只要張幕在下會稽以前沒有和袁紹撕破臉,此時便十拿九穩。
再然後怎麼解決徐珪,大致和周昕差不多,主要看本身有幾分能力。
但軍權必定是要握在張幕手上。
“嗯!”張幕點了點頭,沒有發表意見。
他記得徐珪即將被山越之亂搞死,後面會輪到王朗上位,而這王朗是個大才,絕對能名列文臣謀士榜單,必須要收服。
而在王朗上位後,恰好有嚴白虎會割據烏程造反,號“東吳德王”,他正好藉機行事。
不過這些都沒必要和郭嘉說。
至於豫章太守周術,雖然是袁術的人,但張幕記得他即將病死,完全不用放在心上,到時候大勢拿下即可。
還有陳溫這個刺史,也不必理會。
有兵馬的刺史可以自領揚州牧,做一方大諸侯,但沒有兵馬就只是刺史,在這個諸侯割據的時代連普通官吏都不如。
“今日議事便到這裡!”
...................
與此同時。
距離壽春城數百里之外的平原縣。
劉備正在國相府後院欣賞荷花,嘴上唸叨著:“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好詩詞,好詩詞。”
“蓮花君子,恨不能相識。”
出淤泥而不染,劉備覺得很適合自己,他覺得自己能和張幕成為知音,心甚仰慕。
“大哥!”
忽然,一個聲音傳來,劉備只感覺視線一暗,身上暑意也涼了一分。
視線微微偏轉,發現是一定有綠竹編制的草帽,劉備心中一暖,轉頭道:“翼德,沒想到你還有這手藝,這頂綠帽子,大哥很喜歡。”
“哈哈哈,大哥喜歡就好!”張飛放聲大笑。
場面,十分和諧。
可張幕若是再次,怕是會笑死。
這時,關羽大步走來,聲音平穩的說道:
“大哥,子龍有信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