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梁山好漢,開局程咬金模板

第68章 總教主之位,殺雞儆猴

“光明左使之後,是光明右使。”

“道長之徒鄭彪,梁山一行,立下了潑天功勞。”

“當屬此職。”

鄭彪立即拜謝道:“屬下領命。”

“從此為明教效力,萬死不辭!”

但眾人卻多多少少有點皺眉頭,包道乙法術通天,會神仙之術,封光明左使沒毛病。

可這鄭彪,只是包道乙的徒弟,平時地位不顯。

這一下子就成了光明右使?

眾人都不傻,都知道,光明右使那是教主和光明左使之下的人物!

在明教派在第三。

如此高位,讓鄭彪坐了,多少有些不快。

不過,都也沒有發作,畢竟能接受。

鄭彪在梁山一行,的確有破天功勞,既收付了石寶這條好漢,又拉回了萬人一年錢糧用度,加上推行明教歷史有功,雖資歷上有些欠缺,晉升速度有些快。

但也勉強合理。

而接下來方臘的封賞,眾人就都沒意義了。

方臘沒有按照紫衫龍王,白眉鷹王,金毛獅王,青翼蝠王四大王封賞。

而是直接封賞了八大天王。

分別是王寅,鄧元覺,司行方,方傑,厲天閏,龐萬春,呂師囊。

甚至從梁山投靠來的石寶,也給封賞成了八大天王之一。

對此,倒是沒人有意見。

因為石寶實在是太猛了,這八大天王中,武功好手不少。

比如王寅,比如方傑,比如鄧元覺,但是石寶都能和他們打個七七八八,五十回合內,不分勝負!

且石寶多有計謀,懂得兵法韜略,又有文采。

如此人物,是可以封為大將軍的。

八大天王之一而已,接受,認可!

接下來是五散人,而杜微,位於其中,讓杜微一陣欣喜。

再接著五行旗,也是一併分發完畢。

眾人皆大歡喜,紛紛散去,唯獨光明右使鄭彪悶悶不樂。

司行方如今和鄭彪是綁在一根繩上的螞蚱,且都是忠心於總教主的人,自然最是親近。

湊到鄭彪身邊,笑道:“如今得了光明右使的位置,如何還不高興?”

“怎麼能高興的起來?”鄭彪臉上有些怒意,道:“方臘那廝,雖沿襲了明教傳統,設定了一應席位,但是,他唯獨沒有設定總教主之位。”

“我等這次,是為總教主而來的!”

“如今,沒有總教主的位置,豈不是我等失職?”

“我且問你,如此這般,你我以後如何進天城?”

司行方也是一臉肅然,道:“說的不錯,必須尊崇總教主才行。”

“我這就去對他說。”

鄭彪如一個鬥士一般,再去尋找方臘。

兩個時辰後,才出來,顯然經過了一番唇槍舌戰,但他臉色很是不好。

司行方身邊,石寶也在,兩人一起問道:“怎麼?方臘沒同意。”

鄭彪搖了搖頭道:“方臘死活不同意。”“哼,顯然他還沒把總教主放在眼中!”

“既然如此,就休怪我等逼他一把了!”

司行方和石寶一起點頭,這種情況,在梁山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

如今既然發生,那就按照預案進行便可。

讓方臘知道一下,不設定總教主,明教會如何離心離德。

總教主,才是明教真正的神!

方臘,不尊崇總教主,屁都不是!

.......

“教主,不好了。”

“出什麼事了?”

大半夜的,方臘被手下吵醒。

睜著惺忪的睡眼,迷糊的問道。

“劉大千跑了。”

“嗯?什麼意思?”

方臘愣了一下。

這個劉大千,就是這段時間投靠過來的。

用他的話就是,知道了明教的歷史,深感佩服。

覺得跟著明教會很有前途,所以願意跟著明尊起義。

此人,方臘還特意召見過他。

當然了,方臘召見此人,倒不是因為他的忠心,而是因為他的身份。

他是附近清源縣的富戶,前兩天第一來投靠,就獻上了白銀千兩,黃金百兩,不僅如此,還帶了不少富戶一起前來,為明教的發展壯大,出了很大的力。

是以,對這人,方臘那是相當重視。

只是,沒明白,那劉大千跑了,是什麼意思?

手下回答道:“就是說,那張大千不幹明教了,自動退出明教了。”

“胡說。”方臘怒道:“一日入我明教,便永遠是明教之人。”

“豈能輕易退教?”

“我都沒有同意呢。”

手下委屈道:“可他確實跑了啊,走的時候,還留下了一份書信。”

“書信上說什麼?”方臘問。

“書信上說,說.....”

“別支支吾吾的了,快說,書信上到底說什麼了?”

“書信上說,教主你忘恩負義,連人都不配,還做什麼明教教主?”

“連總教主都不知道尊崇,還妄想招納天下豪傑。”

“說你恬不知恥,不要b臉,心裡沒點b數,渣渣一個,辣雞的很......”

“好了,別說了。”方臘臉都綠了。

老子特麼問你說的什麼,你這狗東西,要麼不說,要說說的可真是全乎啊!

但心頭多少有些驚慌。

因為他不尊崇總教主,所以來投靠的富戶走了?

在這些人心中,總教主那麼重要?

不過想想也是,當今的大宋皇帝,不也得尊崇宋太祖宋太宗嗎?

但心頭仍有幾分猶疑,還是決心,盡力掩蓋這事情,讓這事情快點過去。

可第二天晚上,剛剛入睡,又被手下叫醒了。

“教主,不好了,又有人逃跑了。”

“這次是誰?”方臘緊張道。

“投靠來的農民。”

一聽這話,方臘頓時放下了心。

農民而已,他現在最不缺的就是農民了。

手下已經聚集了數千農民,而明教之人,更是發展了數萬人。

區區農民而已,不值得大驚小怪,便嚴厲道:“下次這種小事,就不要再來打擾我了,懂嗎?”

手下道:“可,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