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衝上官海棠招了招手,上官海棠顯得有些扭捏,離宮的這段日子,她時常在夢中夢到他。
可是見到他後,竟然還有幾分不知所措與拘束,雙手不知道放在哪裡……
“陛下,臣妾……”
上官海棠走到朱厚照的身側,想要把懷有身孕的事情告訴朱厚照,卻羞澀得不知道如何開口。
“怎麼了?”
朱厚照看向上官海棠,開口問道。
“臣妾身體有些不適。”
“身體不適?”
朱厚照細細打量著上官海棠,臉色紅潤,體態也比以前好了很多,因為經常習武的緣故,上官海棠的身材修長挺拔,如同利劍出鞘。
現在卻多了很多女人味。
忽然,朱厚照想到了!
朱厚照的眼睛漸漸亮了起來。
難道說……
“宣太醫!”
朱厚照挽著上官海棠的手臂,坐在龍榻之上……
“陛下,臣妾怎敢讓陛下攙扶。”
太監領旨之後,徑直前往了太醫院宣御醫。
“你是什麼時候感覺不適的?”
“啟稟陛下,十五日前,感覺不適。”
上官海棠坐在龍榻之上,她感覺陛下前所未有的體貼,這與往日裡那個威嚴的君王完全不同。
時間不大,太醫院的御醫進入了養心殿。
朱厚照讓御醫為上官海棠把脈。
上官海棠的手臂上搭上了絲巾,御醫隔著絲巾為上官海棠號脈。
御醫的臉色忽然一喜,恭喜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娘娘有喜了!”
果然如此!
果然如此!
朱厚照顯露著喜色,上官海棠則深深的把頭低下,此時看她此等小女子模樣,誰能夠想到,她曾經是叱吒風雲的玄字號第一高手,天下第一莊莊主?
“賞。”
“謝陛下賞賜。”
御醫領著賞賜之後,高高興興的離去。
養心殿裡,朱厚照坐在了上官海棠的身側,上官海棠偷偷的抬頭看了朱厚照一眼,她發現陛下容光煥發。
她偷偷的看了陛下一眼後,又快速的低下頭去。
朱厚照輕輕的挽著上官海棠的臂彎,開口道:“從今往後,就不要做太勞累的事情了,有什麼事情,你可以讓身邊的太監宮女去做。”
養心殿裡,朱厚照與上官海棠聊了許多往事,大多都是上官海棠在講述她在江湖上的所見所聞。
民間發生的事情,遠比書中所寫的更加精彩!
……
翌日。
陽光明媚。
朱厚照醒來之後,看向身旁的上官海棠,笑道:“別裝睡了,朕知道你已經醒了。”
“陛下。”
“走,朕陪你去儲秀宮看看,看看有什麼物件需要添置一些。”
上官海棠垂著頭,輕輕的點了點:“好。”
“走,去儲秀宮!”
近侍太監宣號道:“擺駕儲秀宮!”
……
坤寧宮。
夏晚卿觀賞著內務府送上來的龍袍款式。
侍女小荷輕聲說道:“啟稟皇后,上官美人回宮了,昨天在養心殿就寢。”
夏晚卿恍然笑道:“怪不得夫君不翻牌了,原來是上官妹妹回來了。”
“娘娘,陛下陪著上官美人去儲秀宮了。”
“怪不得陛下不翻牌子,原來已有佳人相伴,下去吧。”夏晚卿擺了擺手,繼續檢視著龍袍款式,龍袍與鳳袍都是金絲編織,鑲嵌美玉寶石,不能使用水洗,只能使用小刷子輕輕的掃掉塵埃。
皇帝的龍袍每年都會添置幾件,春夏秋冬,都需要變換……
現在雖然是盛夏,卻也要考慮秋天的衣服了。
夏晚卿並不會獨享皇帝恩寵,她是六宮之主,更有容人之雅。
……
儲秀宮很大,僅次於慈寧宮與坤寧宮,前殿後殿,左殿右殿,除了這些大殿以外,還有幾個偏院。
儲秀宮之主的位置還空缺著,只有封為九嬪之位,才能獨享一宮,那個時候才能自稱本宮。
上官海棠只是美人,只能屈尊偏院居住。
儲秀宮的宮女太監叩見朱厚照與上官海棠後。
朱厚照挽著上官海棠的手走進了偏院,偏院的門上,有一座匾額:儲怡庭。
“這四個宮女和四個太監太少了,增加到九個宮女和九個太監,讓太醫院的御醫隨時侯旨!”
朱厚照對身邊的近侍太監吩咐道。
“遵旨!”
朱厚照挽著上官海棠的手,開口說道:“海棠,你看看這個可還舒適?陽光很好,幽靜的小院裡,種了不少花花草草……”
“臣妾很喜歡這裡……”
朱厚照陪著上官海棠在儲怡廳裡安置了一些傢俱。
上官海棠跟隨在朱厚照的身後,幾次欲言又止。
朱厚照轉頭看向上官海棠道:“愛妃,你有什麼話,直接說,別害怕朕……”
“陛下,臣妾前幾日抓到了一個東瀛人,鬼鬼祟祟的,似乎圖謀不軌,臣妾正要嚴加審訊,雨化田就到了……”
“噢,那個東瀛人啊,那是豐臣秀吉派遣的斥候,有一股倭寇藏匿在海島之上……”
朱厚照隨意說道。
“什麼!”
“陛下已經知道了?”
上官海棠怔在了當場,這一次她真真正正的震驚了!
她萬萬沒有想到,她都沒有從那個東瀛人的口中打探到訊息,陛下已經瞭解了來龍去脈。
而且連這名東瀛人背後的主使,都說得一清二楚!
上官海棠看向朱厚照,她深深感覺到了皇帝的恐怖。
陛下的眼線已經安插進天下第一莊了嗎?
還是說,護龍山莊之中,也有陛下埋下的眼線?
朱厚照沒有理會上官海棠的震驚,上官海棠知道的事情,朱厚照知道,上官海棠不知道的事情,朱厚照也知道!
只是很多事情,不能讓上官海棠知曉。
在朱厚照看來,上官海棠始終是一個女人,她沒有帝王的那股子絕情!
即便那些倭寇不是豐臣秀吉,也要讓他背上這個黑鍋!
東瀛倭寇,必須滅掉!
否則的話,貽害無窮!
朱厚照將上官海棠安頓下來之後,起駕前往乾清宮。
他要召集兵部尚書,大明帝國將再次發動戰爭,這一次戰爭同大同之戰不同,這一次不是防禦戰爭,這一場戰爭,是大明帝國解決百年倭患的滅國戰爭!
東夷人正處於戰國時期,不知道東夷人的戰國時代,能否抵擋住大明帝國的正德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