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來說,他作為這大明朝世襲罔替的當朝國公,即便是身份遠遠凌駕於尋常的官員之上,但也不值得被那些自視甚高,滿口仁義道德的文官們過於重視。
畢竟無論是出於文武不兩立,亦或者主動避嫌的緣故,雙方都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不應過多的產生交集。
可是從南京到杭州府的這一路上,他卻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歡迎\",提前數十里便有當地官員在碼頭渡口等候。
這些文官明顯有些異樣的熱情,早已引起了他的警覺,但任憑他冥思苦想,卻一直意識不到問題所在。
...
...
\"公爺,我怎麼瞧著有點不對吶,\"不知過了多久,耳畔旁一道有些狐疑的聲音,猛然將常升的思緒拉回到了現實之中,也將其目光不由自主的朝著遠處清晰可見的城池望去。
\"咱們這一路以來,每路過一個府縣,當地的官員們便提早在渡口碼頭等候,為何這杭州府卻是空無一人?\"未等常升做聲,剛剛說話的親兵便是自顧自的說道。
嗯?
聞聽此話,常升的目光便是一冷,心底隨即湧現出一股強烈的不安,右手則是不由自主的抽出了腰間長刀,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
果然如身旁的親兵所說,不遠處的杭州碼頭冷冷清清,全然瞧不見任何一名官員的影子,完全不像是提前接到通知的樣子。
不對,何止官員,就連尋常的販夫走卒,商賈百姓都是所剩不多,眼前的杭州府哪裡有半點\"江南水鄉\",天下賦稅重鎮的影子?
隨著船隻愈發靠近杭州碼頭,視線中隨處可見的狼藉,以及驚慌失措的的行商走卒則是更加堅定了開國公常升的心中所想。
這杭州府果然出事了。
\"公爺,快瞧那邊,好似有個文官..\"
正當開國公常升心神緊繃,身上氣勢也不斷攀升的時候,耳畔旁的親兵再度惶然出聲,順著其手指的方向瞧去,確實有一名身穿緋袍的文官正在朝著眾人所在的船隊迎面而來,而且不斷招手,神情十分緊張。
\"告訴兒郎們,隨我入城!\"
不待船隻停穩靠岸,開國公常升便是搶先一步跳下甲板,主動朝著那驚慌失措的的文官跑去,呼吸很是急促。
他雖然平日裡不願與文官有太多接觸,但也透過遠處文官身上的\"補子\",瞬間判斷出其身份。
依著朝廷的規矩,這\"雲雁\"的補子,可是隻能出現在四品文官的身上。
而杭州府的四品文官,更是隻有那一位。
杭州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