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重啟:年方三歲,登基稱帝

第31章 昭武欲耀世

李實退下,張介賓進宮上班。

張介賓的“值房”就在朱慈炅對面。

為啥叫值房呢?

因為天啟的木工房,朱慈炅的天工院,有朝軍機處發展的傾向,而張介賓就是外人眼裡的軍機大臣。

內閣都不能隨便進的地方,這個張介賓卻天天在裡面上班。

小皇帝雖然還沒有過多針對朝堂的旨意,但司禮監、東廠、錦衣衛得到的命令都是從這個天工院傳出來的。

所以張介賓低調有用嗎?沒有用的!

像他這樣拉風的老男人,無論在什麼地方,都像漆黑中的螢火蟲一樣,那樣的鮮明,那樣的出眾。

但實際上,張老先生的工作不過是隨時給小皇帝檢查身體,寫寫醫書,偶爾幫小皇帝做點文書工作。

張介賓給小皇帝見禮後開始整理自己昨日書稿,卻聽到方正化的聲音:

“總分第一,南直隸寧國府宣城縣,沈壽崇。

總分第二,南直隸應天府上元縣,解學熊。

總分第三,廣東廣州府順德縣,朱可貞。

步射第一,雲南臨安府嶍峨縣,溫如孔。

火銃第一,南直隸寧國府宣城縣,沈壽崇。山東遼東都司寧遠衛,汪起龍。此二人同為百發96中靶心。

御船第一,南直隸應天府江寧縣,張名振。

御馬第一,山西行都司宣府右衛,李化梧。

體力第一,北直隸順天府大興縣,李若璉。”

小皇帝聽完猶豫了,久久無語。

怎麼前三都是南方人?不是說,北方出將嗎。

又仔細看了看策對,呵,43名武進士居然沒有人選答第三題。

朱可貞文筆最好,難怪是會試第一。沈壽崇也不錯,選擇答第一題,很有點大局觀的意思。解學熊的策對也很漂亮,就是官話套話不少,衝標準答案去的,可是小皇帝這裡沒有標準答案。

小皇帝又仔細查了兵部資料。

啊!沈壽崇居然是名將沈有容之子,前天有份奏摺好像就是報沈有容病逝,而這位抗倭名將的兒子還在考朕的武殿試。前天,他應該被關在御馬監培訓禮儀吧?

沈老將軍七十壽終,在宣鎮打過蒙古,在臺灣打過荷蘭,在朝鮮打過日本,怎麼能一個都督同知就打發了,追回來,加昭武將軍,加諡號“武統”。

不過沈老將軍是真厲害,還有個這麼年輕的兒子。

唉,小沈也是可憐人,和朕一樣沒了父親。

大明第一個真正的武狀元就給他吧。畢竟是將門虎子,希望他不墜父名。

解學熊也是世襲武官,難怪行文一堆大明官場的毛病。不能兩個南直的,名次得壓下去。

第二名要選個北方的。李化梧,綜合差了點,年紀也大了點。

汪起龍,這小子居然是寧遠的,算你出生地點選得好,還擅長火銃,給個榜眼吧。

探花郎選誰?朕好為難。

朱有貞要是沒有這次殿試,說不定被人叫武狀元,綜合能力都在前列,相當優秀可以培養。

可是,張名振這個名字好吸睛。南明抗清名將啊——呸,不會有南明瞭。

還有個李若璉,這小子也是和高文采一樣的大明忠臣,不過,沒必要再去錦衣衛了吧。

朱慈炅在小御書房內走來走去,終於下定決心。

朕要發展海軍,張名振,就你了,莫負朕望!

“盧九德,去內閣。看看黃先生和來先生誰在?請他們過來下。”

“方伴伴,朕要的儀劍都打造好了嗎?”

******

黃立極和來宗道都在,皇帝雖小,二人卻是都願意見的。

來到天工院門口,黃立極很感嘆。

第一次來這地方,天啟帝和魏忠賢都在,如今都不在了。上次來的時候,還和一堆小官坐一起,轉頭同坐之人就有三個進了內閣。不知道改名後,這裡又會怎樣。

來宗道是第一次來,看著倪元璐的手書,“天工院”三字有些刺眼,不過比木工房好點。老朱家一脈相傳的不務正業,讓人很是心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