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八年五月望日,這是註定會被載入重啟帝歷史的一天。
這是大明歷史上首次武舉殿試。
不管李國普當初提出武殿試是什麼目的,朱慈炅接招了。
大明武舉雖然歷史悠久,但都到會試而止,殿試從未舉辦。
在大明武舉中的確也出過不少名將,比如俞大猷和“三元天下有,兩解世間無”的文武雙解元熊廷弼。
也不是每個皇帝都辦武舉會試,嘉靖、隆慶年間就幾度中斷。
即便是武舉會試,授官也大多不高。
不過,小皇帝原來的侍衛親軍,現在的勇士營、四衛營將領方懋昌和陳震亨都是武進士出身。
紫禁城西苑太液池畔,甲兵鮮豔,旗幟林裡。
殿試大校場設於太液池畔,按小皇帝要求,包含了水陸兩部份,水中浮臺和那兩條改裝的戰船特別突兀。
陸上倒是正常的設定,戰鼓,兵器架,跑馬地,箭靶等陳列表明瞭殿試的內容。
不過,一個不顯眼的位置,那50支鳥銃也很異樣。
校場正北設定監閱臺,高大的御座,表明了皇帝要親臨。
在士兵護衛的入場左側懸掛起了三副畫像。
第一副是大明武舉戚武毅公。畫像配文是“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第二副是宋武舉嶽武穆公。畫像配文是“精忠報國”。(岳飛武舉正史有疑,但槍挑小梁王太有名。)
第三副是唐武舉異等郭忠武公。畫像配文是“居功不傲,忠勇清正”。
辰時正,三聲炮響,天啟八年戊辰科武會試進士四十三人,由會元朱可貞帶領正式進入校場。
武進士們身著天子麒麟賜服,配戴御賜虎頭護腕,左臂纏白麻布九匝,奉盔前行。
來到戚繼光畫像前,集體肅立,朱有貞上前奉香再退回隊伍,三鞠躬。
“鴛鴦陣破浪,狼筅掃扶桑;薊鎮長城固,戚刀永戍疆!”
武進士們齊聲高呼,周圍觀禮文武無不動容。
繼續前行,在岳飛畫像前,這套祭禮再來一遍。
“瀝泉槍挑金虜帳,朱仙鎮刻報國章;莫道武穆含冤逝,嶽字旗飄即故鄉!”
最後來到郭子儀畫像前,武進士們的整齊一致更上層樓。
“汾陽鐵甲今猶在,敢教胡馬度陰山;功高不矜凌煙閣,武德長昭鎮國幡!”
祭完武舉三英,校場衛隊散開正門,武進士們正式入場。
兩個大漢吹響號角,四名士兵高舉“宣武”“耀威”“鎮國”“保民”四道旗牌引領武進士們分成四排入場。
武進士們入場站立完畢,監閱臺上,少保、太子太傅、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來宗道持卷站出:
“天啟八年,大明第一屆武舉殿試開考。恭請陛下!”
眾武進士立即單膝落地跪迎。
小皇帝御輦緩緩而至,朱慈炅拉著方正化的手出現。
場中文武看到小皇帝的那一瞬間都是目光一縮,來宗道更是眉頭緊皺。
小皇帝的身上竟然是特製素紗軟甲,腰束麻帶,配一柄素帛纏裹的小劍,頭戴的是白布遮掩的天子金盔。
雖然是皮製染金,但這一身造型透露的政治訊號,跟武宗簡直是不要不要的。
監閱臺上,內閣來宗道,順天府尹劉宇亮,翰林侍讀倪元璐,起居官翁鴻業,定國公徐希皋,成國公朱純臣,鎮遠侯顧肇跡,全部臉色奇怪。
臺下眾武進士,雖然擔心天子年幼能不能長成,但那一身武裝,對他們無疑是莫大的鼓舞。
天子持劍端坐御座,群臣山呼。
天子請平身,緩緩道:“遼東不靖,陝西生亂,貴州未平,國事艱難。祖制雲,天子守國門,但朕更想天子犁四方——”
來宗道突然打斷朱慈炅,“請陛下宣佈殿試開考。”
他心中對這幼兒天子的心情複雜之極,即有天啟託孤的忠與憐,又有對小皇帝聰明早慧的愛與悅,更有對小皇帝跳脫的責與怪,還有對小皇帝手段的嘆與懼。
小皇帝已經鬧出好大事故,再說出什麼不該說的話,他非常擔心這主少國疑的局面下發生一些不好控制的事出來。
朱慈炅看著這老頭,倔強的表情寫在臉上,雖然驚愕,卻也不為難他了。
“好吧。開考。”
小皇帝話音剛落,一群黑巾蒙面持械的人突然衝出,殺向諸進士。
場中頓時大亂。
來宗道臉色鉅變,“護駕!”迅速把小皇帝擋在身後。
臺上文武也是嚇壞了。
劉宇亮抄起旁邊儀仗就衝到小皇帝面前。
倪元璐迅速躲到御輦之後。
翁鴻業直接嚇爬下。
年輕的朱純臣抓起椅子就要衝下去。
顧肇跡也向侍衛要武器。、
唯有徐希皋居然跑了。
小皇帝大笑,“來先生你幹嘛,別擋著朕監考。”
堂下眾武進士已經和蒙面人打作一團,他們雖然赤手空拳,但手中頭盔也是武器,還有人離得近已經衝到武器架上抄起了武器。
來宗道這時才反應過來,這是小皇帝的“考題”,一時間,哭笑不得。
徐希皋尷尬無比,悻悻而回。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