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重啟:年方三歲,登基稱帝

第55章 一燝走馬薦白谷(中)

朱慈炅挺喜歡劉一燝的。

老頭學識淵博,無愧大學士之名,無論《竹書紀年》還是《尚書》、《漢書》都能隨口應來。

雖然年過六旬,依然反應敏捷,小皇的名惑利誘威逼都能很快回應。一點就透,即便他是揣摩皇帝心思,他也是在揣摩。

這份恭謹讓朱慈炅有難得的成就感。

黃立極也很恭謹,但朱慈炅的很多暗示,他不知道是懂裝不懂還是明哲保身,有時連明示都做不了,比如李國普和施鳳來的致仕。

作為首輔,他要燮理陰陽,朱慈炅能夠理解他,但需要皇帝理解的臣子不是好臣子。

孫承宗雖然歷史印象中地位很高,但朱慈炅早已經盡信書不如無書了。

這老頑固才是真正孩視皇帝的最大boss,基本不會和朱慈炅有政務勾通,隱隱還有很多反感對立。

天啟爸爸對他可謂信任無比,他是怎麼面對這份信任的?整天在朕面前一張死人臉。

來宗道雖然在大勢上站在朱慈炅這邊,但他顯然是太后掌權的第一推手。

甚至朱慈炅在沒有接到內廠密報時還一度以為是他在助力太后掌權,但單單讓人懷疑就不是純臣。

尤其是,他還老是一副想教育天子的姿態,讓朱慈炅相當抗拒。

至於張瑞圖,無怪魏公公覺得他是二五仔,果然老魏還是有識人之明的。

他是天啟指給朱慈炅的正牌老師,一天課沒上,倒藉著這個名頭得了好大好處。

他當初怎麼脫離老魏的,如今就怎麼脫離朱慈炅。

他丫的才是太后在內閣的真正助力,朱慈炅把翰林院交給他,真正是肉包子打狗。

朱慈炅得到這個情報,人都傻了。難道皇帝不是效力的最佳人選,這狗賊腦袋被門夾了吧?

至於徐光啟和畢自嚴,或許是話語權太少的原因,都主動避開紛爭。

徐光啟倒是助力過朱慈炅的一些技術應用,但他丫在內閣純是擺設,到點甚至不到點就不見人了,不知道在搞什麼。

朱慈炅曾經讓他對自己的“挽明十策”發表意見,他卻反過來勸誡朱慈炅,一條條分析可能引發的後果弊端。

他不是大明開眼看世界的人嗎?哪裡有半點開明進取的模樣。

畢自嚴或許是特旨入閣的原因,更低調。

不過,他一直陷在大明財務那團爛泥潭裡,基本天天和郭允厚兩個人在推演討論,估計要拿出什麼改良經濟政策。

但朱慈炅一點都不看好他倆,有效果的內閣就要吵翻,最後版本多半沒鳥用。

當初對“挽明十策”的意見更多集中在經濟政策上,對所謂皇店國營經濟也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朱慈炅後知後覺的發現,這個人只有方面之才,強行抬進內閣可能就是個錯誤,他最佳位置應該就是郭允厚的接班人。

朱慈炅後知後覺的想,當初網路論壇裡討論熟悉歷史的人回到過去,只要用對那些能人就能改天換地是多麼可笑的觀點。

他當初啟用徐光啟和畢自嚴就是這種心態作怪,但他已經漸漸感覺到這個想法的可笑。

劉一燝就是這方面的反證,老劉在大明曆任首輔裡絕對是墊底的人物,除了天啟爸爸的“移宮案”可以記一筆,他基本上可以說毫無作為。

朱慈炅最初只是想利用他在東林的名聲來背鍋,但簡短的對話,第一次見面,老劉就展示了一個優秀政治家的風采。

讓小朱有種阿斗遇諸葛,李二遇魏徵,阿構遇秦檜,道爺遇嚴嵩,老爸遇忠賢的爽感。

炅對燝,光明對季晦,這真是牛頭對上馬嘴,青菜對上蘿蔔,簡直無比般配。

他覺得他可以和劉閣老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

而且,老劉也並不是單純黨爭權斗的政客,他同樣敏銳的注意了大明的很多問題,雖然因為侷限,他也沒有辦法解決,但單是這份眼光就值得稱道。

朱慈炅和劉一燝打完拳就是朱慈炅的早餐時間,今天已經很晚了,朱慈炅早已經很餓了。

用餐地點是在偏殿,今天的早餐是蜂蜜雞蛋羹,還有一杯豆漿。

方正化已經幫朱慈炅換好了衣服,簡單洗了下手。

朱慈炅自己拿起小瓷調羹,不要房袖,自己動手扒拉著往嘴裡喂。

“嗯。香!”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