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重啟:年方三歲,登基稱帝

第55章 一燝走馬薦白谷(中)

朱慈炅誇了下房袖,嘴裡還在咀嚼,轉頭對劉一燝含糊的道:“劉先生吃過沒?”

劉一燝難得運動,微微出汗,“回陛下,臣吃過了。不過,《論語·鄉黨》篇曰:食不語,寢不言。陛下要注意用食之禮。”

朱慈炅不置可否又扒拉了一調羹,墊起腳尖要喂到劉一燝嘴邊。“再吃一口,嚐嚐!”

劉一燝趕緊躬身,張嘴吞下。依稀間竟然想起了小孫子,雙眼一片朦朧。嘴裡不知道是甜還是香,但整個人從腳尖到髮絲都有了種莫名的味道。

“香吧?”小皇帝一臉天真。

老劉以袖掩面,猛得點頭,嘴唇和鬍鬚都是一陣抽動。

小皇帝也似是聽勸,端正姿勢,認真的坐好,安靜的進食。

用房袖遞上的香茶漱口後,朱慈炅伸了個懶腰,看到劉一燝還在一旁安靜站著,開口道:“劉先生不用拘禮,這裡沒外人,還請入座。”

劉一燝並未因為小皇帝的禮遇而放鬆,依然恭敬的行禮。“謝皇上。”依然是以危坐的姿態坐的旁邊圈椅上。

“劉先生以後在天工院的主要工作是協助朕處理奏摺,有問題的要提出來向朕稟報。不過,奏摺一般是下午朕午睡後才會送過來。劉先生有大量的時間幫朕完善那個計劃。”

朱慈炅舞動雙臂,稍微活動了下,就開始了日常練字,依然是倪元潞的字帖。

“老臣這兩天認真回想了陛下的計劃。如今旨意已下,相信絕大部分藩王不敢違背聖旨,都會前往南直。但老臣覺得阻止他們離開完全憑武力似乎有所不妥,稍微不慎,恐怕必然流血。”

劉一燝迅速進入角色,很認真也很坦然的為皇帝的計劃完善。

“先生有何主意?”朱慈炅在宣紙上寫下第一個字。對於宣紙,他很不滿這種浪費行為,但大內不聽他的,說什麼皇帝用就該用好的。

“老臣記得陛下下令翻修南直皇城時,似乎得到了一份太祖密詔。”

劉一燝言辭懇切認真,說完便盯著小皇帝。

朱慈炅手中墨色突然暈開,第二個字寫壞了。

他也抬頭看向劉一燝,表情從愕然漸漸轉為微笑。

“劉先生真乃朕之諸葛,這事交給你去辦。”

劉一燝點點頭,對於小皇帝的聰明和個性都略有把握,知道他不會忌諱手段。

又道:“重點是皇家投資公司,需要的人手太龐大太複雜,老臣對此設定把握不大,恐怕會造成大量財富流失,到時無法向諸王交待。”

小皇帝索性停筆坐下了,“朕對此的打算是督察院、東廠、錦衣衛三方獨立核算。為此朕已經擴建了東廠和錦衣衛。”

劉一燝繼續表示贊同,神色嚴肅又道:“老臣對陛下所謂的投資方向也有疑惑,如此大規模財富齊聚南直,恐怕會造成南直物價飛漲,商民動盪,甚至——大亂。”

朱慈炅暗讚了一句,誰說古人不懂經濟規律的?但他面無表情,繼續道:“所以需要劉先生把控投資方向,朕也會有配套政策。朕有意將南直打造成經濟特區,盤活整個長三角,進而帶動全國。”

“陛下,農為國本啊。老臣雖不知陛下所謂經濟特區是何意,但恐怕對江南農事會有極大傷害。”劉一燝接過方正化不知何時沏好的茶杯,憂慮之色不減。

“劉先生,實不相瞞,朕估計全國人口已經接近兩億,是黃冊人口的三倍以上。大明的土地和產出養不活這麼多人,其結果要麼如五代一樣將天下犁一遍,要麼就是另尋他途。”小皇開口就是驚人之語。

劉一燝臉色頓變,“陛下何出此言?即便黃冊有所遺漏也不可能有三倍之多。”

朱慈炅臉露苦笑,“劉家也是士紳官宦之家,你父兄皆是朝廷命官。你自己算一下,你家有多少人不在黃冊?然後按這個比例推算到兩京十三省就行。”

劉一燝急欲分辯,但剛開口便坐下,小聲道:“那也沒那麼多人。”

“你不是說,江西有大量流民外逃嗎?可是朕這裡的江西資料,似乎沒有發生過流民一樣,你說的湖廣福建也沒有人口增長。這些人去哪了?全部餓死了嗎?”小皇帝的小臉上充滿嘲諷。

劉一燝久久不語,偏殿內只有龍涎香和木炭一起燃燒的聲音。

小皇帝像是安慰劉一燝又像是安慰自己,終於開口道:“劉先生不用過於擔心,朕還小,有的是時間。朕會有辦法的,無論是冰河氣候,天災,瘟疫,流民,藩王,士紳,還是韃子,朕相信太祖會庇佑朕的。”

劉一燝一臉震驚的抬頭看著小皇帝。

這些就是小皇帝心中要對付的對手嗎?為何把士紳列入其中?瘟疫?何處有瘟疫?

他不是要和太后爭權嗎?怎麼連太后好像也不放在眼裡了?

但是此情此景,是劉一燝表忠心的最佳機會,他起身下拜:

“臣聞《尚書》有云:股肱喜哉,元首起哉。今陛下天縱聖明,燭照萬方,猶唐堯之明四目,若漢文之通三鑑。臣雖老邁,然《後出師表》\u0026quot;鞠躬盡瘁\u0026quot;之訓不敢忘,願效比干剖心之誠,效魏徵十漸之諫。此心可昭日月,惟願附驥尾於重啟之世,雖九死其猶未悔!”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