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儀殿御書房在朱慈炅搬到西宮書房後進行了改造,由於劉一燝也不在這裡上值了,田維章讓人打通了隔壁張介賓的值房,張介賓搬去了最初給劉一燝預留的值房。
擴建的主要目的是要仿北京天工院,建一間大會議室。不過不同於天工院直接使用的天啟的木工工作臺,這裡用上了大理石桌面。
由於空間比天工院要小,這邊的會議桌要方一點。最上方當然是御階御座,背後的大書櫃,變成了三個,御座對面安放六張椅子都綽綽有餘,而兩邊只能安放十張。
御座的右後方還有一張大書桌,是仿照天工院當初給高起潛留的記錄位置,可以坐兩個人。
右邊牆上依然掛著張太后的錦繡《仙桃童子圖》和倪元璐的《運河夕照圖》,“千載運河,聯通南北;萬民倉廩,纖系春秋。”的君臣對聯依然醒目,但倪元璐已經“高升”了。
這是御書房會議室第一次使用,劉一燝,徐光啟,錢士升,呂圖南,劉廷元五位閣部大佬坐在左邊,都在悠閒品茗。
劉、徐、錢三位都比較放鬆在閒聊。呂圖南是從戶部右侍郎新轉的南吏部左侍郎,比較低調,低頭看著文書。
劉廷元是首輔黃立極的人,他來南吏部就是壓制快起飛了的錢士升的,他對對面的天工院眾人非常好奇,這幫人居然和閣老對坐。
陳子壯,翁鴻業,王鐸,阮大鋮,蔣德璟,張國維,再加上孫傳庭,楊文嶽,吳阿衡,洪承疇十位天工院中書全部在列,他們坐滿了右邊的位置。
天工院其實有十二個人,還有一個是狀元餘煌,另一個是袁可立之子袁樞,不過他倆都在丁憂。除了翁王阮蔣四人,其他人跟在朱慈炅身邊其實都不長,還有陳洪二人是剛剛加入。
在御座對面還有朱由崧,朱翊銘和朱肅溱,曹思誠四人。督政院也受邀列席了,曹思誠故意坐到了最左邊位置,和三位宗室隔了一個空位。
他一個人神情嚴肅,不是對這三位不滿,這三位比督政院其他親王靠譜多了,他是對督政院這個東西就不滿。督政院和都察院最明顯的區別就是,不能彈劾了,沒有啥風聞奏事。
督政院有資格提彈劾的人只有總召和五位副使,九卿原則上只有他們能動,就算你要動,也要先找他們。
督政院的內部流程,風聞可以,先申請立案,成立調查組,確定證據,再上報,成立專案組,請官員來喝茶,如果官員不能自證,送詔獄,督政院工作完成。
從督政院成立那天算起,因為這個漫長的流程和諸王的不作為,他們立案雖多,至今仍然沒有搞掉一個人。
這讓一直想要立威的曹思誠鬱悶不已,御史們更是集體迷茫,熱情大減,完全沒有以小搏大的成就感了。
御座右側,是田維章、劉應坤、曹化淳、李實、孫進五個人。為啥是五個?因為朱慈炅睡懶覺了,曹化淳和李實的早報都沒有報,他倆屬於被迫上殿。
孫進更冤,他是昨晚被朱慈炅召見的,當時他人在城外,回宮後,朱慈炅已經睡了。他一大早就等著了,他是今天最早來的。
這是一次非常正式的御前會議,但整體而言,右傾比較嚴重。
朱慈炅沒來,本來朱由崧和劉一燝都可以主持會議的,但劉廷元提出,吏部改制會議必須等皇帝到才能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