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狂飆:從小兵到軍工巨擘

第90章 這就是自動化規範化的魔力【求全訂!】

張紅衛點頭說道:“試生產的準備工作基本上已經就緒。這臺裝置到底表現怎麼樣,是騾子是馬也該拉出來溜溜了。”

“那咱們現在就進行第一次試生產看看效果吧。”

為了準備這次試生產,其實已經準備了很久。

晶片生產的週期還是比較長的。

從晶片設計到晶圓製備,都需要時間。

真正準備完畢後,投入生產,速度就比較快了。

張成功說:“咱們這些閒雜人等在生產車間裡待著,也比較礙事吧?要不要先出去等?”

張紅衛微笑說道:“沒關係,並不是太妨礙。”

“因為,晶片光刻的過程是全自動化的。”

“它並不需要工作人員太忙碌。”

張成功對宋立功說:“老宋,那咱們就站在一旁角落觀摩吧,也別太往前湊,省得礙手礙腳的。”

宋立功點頭說道:“好!”

張紅衛就開始跟幾名工作人員忙碌起來。

機器啟動,已經制備好的光刻掩膜板被放置好。

晶圓基材也被放到了封閉工作臺裡。

隨後,就開啟了光刻的程序。

深紫外光源預熱開啟,隨後就開始按照既定的程式工作。

只見紫光閃爍,工作臺在嗡嗡鳴響。

宋立功和張成功兩人都是外行,也看不出什麼門道,他們就覺得生產的過程顯得很科幻。

他們甚至想不通,那光難道真的能像刻刀一般在晶片基材上刻畫出電路來嗎?

其實也就持續了大概一二十秒的樣子,然後一個晶圓就被光刻完畢。

這可比原本的國產光刻機功能強大了太多太多。

兩個工作臺同時工作,兩個300毫米的晶圓在很短時間內完工。

“什麼?這就完成光刻了?”宋立功很吃驚。

宋立功見識過清華那臺自動光刻機的工作效率,跟這個簡直沒法比。

張紅衛微笑點頭說道:“光刻程式已經結束。”

“待會兒給領導們看看光刻的情況。”

不一時,光刻過的晶圓就被託舉出來。

張紅衛招呼領導們走近來看。

宋立功一看,晶圓的表明留下了帶有微小圖形結構的薄膜。

這些圖形非常的精細清晰一目瞭然。

張成功問:“晶片這就造好了?”

張紅衛笑著搖頭說道:“不,不!還差得遠!”

“後面還要進行蝕刻,然後就是離子注入,這是為了改變材料的電導性,在晶片中形成不同的導電型別區域,如P型和N型區域……”

張紅衛把晶片製造的步驟逐個兒的講了講。

張成功說:“那是不現在就可以開始其他加工步驟了啊?”

張紅衛笑著搖頭:“不,不!後面還要進行處理,您要是有時間,可以現場繼續見證到晶片的最後生產工序,不過,時間可能會比較長,需要好幾天的生產週期。”

張成功搖了搖頭說:“那還是算了吧,我事情還是比較多的。”

“今天就是過來看看怎麼個情況。”

“紅衛呀,你這等於是光刻已經成功了,對嗎?”

張紅衛點點頭,他知道對方是門外漢,只看光刻機光刻過之後的晶圓,估計他沒什麼概念,也看不出什麼效果。

晶片的效果還在於製造出來之後,給其他電子產品賦能。

“您看這晶圓上的電路圖形,非常清晰一目瞭然沒有半點汙跡和毀損,這就算光刻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這次光刻成功的比率已經達到了百分之百。”

“領導可以先去忙軍國大事,等晶片造出來之後,我讓您看看成品。”

張成功先走,宋立功留了下來。

畢竟,張紅衛這個課題專案算是在他負責主管之下。

“紅衛同志,咱們這個光刻機的光刻精度製程大概是多少?能達到腳盆晶片製程的水準嗎?”

宋立功問道。

腳盆目前的晶片製程已經可以達到1微米,接近突破到奈米制程。

而正是晶片突破到1微米級別,才推動了消費電子產品的快速發展。

像腳盆的隨身聽、電子錶、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風靡全球,都跟他晶片發展水平全球領先有關。

猶撒後來閹割了腳盆的晶片產業,才讓腳盆的電子產業出現了大幅度的萎靡下滑。

以計算機為例,其實腳盆在80年代甚至到了90年代,它的微型計算機產業都發展得相當不錯,甚至東芝在1985年就推出了第一臺膝上型電腦。

可猶撒一通狂暴打擊之後,腳盆的微型計算機產業基本上就被幹掉了。

張紅衛笑道:“宋部,咱們這個光刻機的光源深紫外鐳射的波長範圍可是在193奈米到248奈米之間啊!”

“咱們剛才光刻出來的晶片製程我預計已經突破到了奈米,怎麼著也得有個二三百奈米吧。比腳盆的那個水平高明瞭不是一點半點,而是有了一個巨大的超越。”

宋立功很吃驚:“什麼玩意?製程精度達到了兩三百奈米?比頭髮絲還要細數千倍!”

張紅衛點點頭說道:“對!”

“所以,咱們今天光刻的這個晶片,指甲蓋大的一小塊,上面將會有數以億計的微電晶體。”

宋立功聽得瞪大了眼睛,很是不太相信:“數以億計?”

“有點兒誇張了吧?”

張紅衛笑著說:“不誇張,等造好之後,如果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您就能看出來,咱們這個晶片製造的結構有多麼誇張。”

“我希望能夠在晶片領域領先全球!這樣咱們才能快速發展咱們的電子消費品產業。”

宋立功顯然還處於疑惑的狀態。

他搖了搖頭說:“這個,我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跟領導去彙報。”

張紅衛笑著說道:“宋部可以暫時不要去彙報。”

“咱們這個技術大突破,估計也不能大張旗鼓地去宣傳。”

“咱還是要低調發育,在不怎麼引人注目的情況下,一點點強大自身。”

宋立功連連點頭,說道:“說得是,說得是!”

“咱們還比較弱小,就算是有點兒突破,也要藏起來,等真正發展起來再宣揚也不晚。”

“紅衛呀,我還是有點兒不信啊,咱們真的能在晶片這個領域反超腳盆人嗎?”

張紅衛笑道:“您不信也是正常的,畢竟,我們過去實在是太落後了嘛!”

“但是,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咱們華夏可是在數千年來一直領先於全球的。”

“咱們也就是在近代這一兩百年的時間裡,因為太過封閉太過保守,錯過了工業革命,這才導致了落後。”

“只要咱們不懈努力,繼續發展,世界秩序早晚要被咱們改變!”

“小日子過去是咱們的朝貢附庸,將來也一定會被咱們徹底碾壓。”

宋立功笑著點頭說:“這個我絕對相信!”

“先進製程的晶片搞出來之後,一定要先用在軍事方面!”

“要讓咱們的導彈打得更準,咱們的火箭飛得更高!”

“嗯!計算機方面,咱們也要發力!”

張紅衛含笑點頭說:“嗯!只要咱們晶片發展起來了,那都是順帶著就能解決的事!”

乾式DUV光刻機造出來之後,張紅衛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所有晶片產業鏈條上的裝置全都進行自動化規範化的改造。

主要就是根據裝置的需求為其設定自動化控制,用感測器和微控制器來實現精細化規範化自動化的執行。

這樣才能滿足晶片生產各個環節的精細製程控制。

畢竟,晶片生產是個多環節多工序的大產業。

每個工序和環節都會影響到晶片的品質。

當然在研製自動化裝置的同時,張紅衛也把光刻機試生產過程中生產的晶圓給加工成了最終的晶片。

這款晶片是微控制器。

晶片封裝完畢之後,張紅衛並沒有給宋立功打電話告知。

因為,這玩意只是單純地看外觀,實在是看不出來先進和高明之處。

張紅衛就決定要把自己的系統任務給先完成了。

他要研製一款小型的四軸無人機。

要想造出一款可以用作偵察的四軸無人機,那就必須得把照相和錄影裝置給搞出來。

張紅衛心想,我現在既然已經有條件生產60奈米左右的晶片,那就乾脆的把數碼快速攝像機給搞出來吧。

數碼攝像機核心部件就是COMS感測器,這玩意造出來,再把鏡頭給搞定了,差不多一臺數碼攝像機就造出來了。

之所以要用COMS感測器,是因為它反應速度快,傳輸的速度也快,可以直接把拍下來的影片用電訊號傳回地面。

因此,它十分適用於偵察攝像機。

張紅衛親自設計了一款接近21世紀20年代水準的COMS感測器。

同時,他將設計鏡頭的任務交給了謝延波去做。

攝像機的其他機體部分則是也分給了實驗室的其他人。

PS:雖然瑣事纏身一天一更,但一更就是6000多字,並不算少,懇求大佬們能夠全訂,求個月票和推薦票,多謝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