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覺大腦一陣清涼,無數記憶緩緩浮現。
那是他數年間讀書誦讀的畫面。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
只是一個恍惚間,四書五經的所有內容便都無比清晰的銘記於心。
他甚至覺得自己可以真正的做到倒背如流。
剎那間,他欣喜若狂。
雖然僅僅只是記下了其中的文字,尚不解其意,但也已經超過了這個時代絕大多數童生的水平。
靈機的玄妙和強大,或許還在他想象之上。
欣喜過後,他便生出了一股發自內心的震撼和激動。
同時,他心中對於追求更高的地位和實力,去獲取更多的靈機也生出了一股巨大的渴望。
略微平息了心緒過後,他毫不猶豫的將最後一點靈機加在了詩詞歌賦之上。
【詩詞歌賦:未入門(0/1)→初窺門徑(0/10)】
一瞬間,他對於詩詞歌賦對應的相關文體句式格律等皆是一清二楚,腦海中無數文字也可以輕易的在既定的框架下完成創作。
或許沒有什麼靈氣,匠氣十足。
但也絕對是中規中矩,全無偏差。
至少用在府試之上,已經足夠。
一時間,明晟略有些浮躁的心緒徹底的平靜了下來。
心中有了底氣,整個人似乎都有了截然不同的變化,略顯深邃的眸中,沉靜而平和,隱隱的便有一股書卷氣油然而生。
臺上正在講課的楊老夫子語氣微微一頓,莫名有些在意的多看了明晟幾眼,只覺得這個往日裡畏首畏腳,一臉鬱氣的孩子似乎當真有些不一樣了。
不過隨即他便收回了視線,繼續按部就班的講起了課。
……
腦海中有了四書五經的內容之後,明晟明顯感覺到了不同。
每每臺上楊老夫子講到何處,他腦海中都會自然的浮現出對應的課本內容。
兩相對照之下,他便對文字背後的含義多了幾分理解。
一時間,枯燥無味的課堂似乎也多出了幾分味道。
轉眼間,上午的課程便在楊老夫子下課的聲音中宣告結束。
楊老夫子話音才落,方才還昏昏欲睡的一眾明家子弟便打起了十分的精神,一溜煙的跑出了課堂。
楊老夫子倒也見怪不怪,只是自顧自的整理著案桌上的課本。
他淡淡的看了一眼不知何時湊到他面前的明晟,道:“尋老夫有事?是老夫方才所講有何不懂之處?”
明晟認認真真的行了一個學生禮,道:“學生想參加一月之後的府試,希望夫子能夠寫一封推薦信。”
府試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參加的,必須要有正經的讀書人身份。
一般需要透過縣試,獲取到讀書人的資格之後才有資格參加。
但以楊老夫子的身份和名望,一封推薦信便足以讓他越過縣試,直接參加府試。
當然,透過明家的路子也可以輕易做到。
但為了防止薛梅在其中使絆子,在正式考試之前,他覺得還是最好將此事瞞下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