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能集齊全部經文,這讓墓主人深以為憾,他堅信五冊經書一定還有留存,故而將這兩部經文留在自己的墓中,希望後世之人發現後能夠繼承他的遺願,湊齊全本《造化青蓮經》,突破玄境,完成飛昇上界的宏願。
羅睺覺得自己就是繼承了墓主人遺願的那個人,他不遠萬里來到中原,所為的不就是突破玄境,進行飛昇嗎,所以心中也有了集齊全本造化青蓮經的想法。
羅睺也不知道除青黑兩篇外,另外三篇經書還在不在世間,但他和墓主人一樣,都堅信一定還在。
可只憑羅睺一個人,顯然不可能找的到,於是他開始在中原傳教,發展佛門勢力,所為的就是調查上古秘聞,集齊五冊造化青蓮經。
經過足足二十餘年的調查後,還真被羅睺查出了些許線索。
羅睺查到,泰山大族冥家傳承了《紅蓮篇》的殘篇,但冥家早在漢高祖時期就被大漢給滅族了,如今都已過去兩百年了,就是想找也無從找起。
除此之外,羅睺還探聽道,在崑崙山的某個古村寨內,據說曾出現過《金蓮篇》,可崑崙山實在是太大了,直接找無異於大海撈針。
至於《白蓮篇》則更是一點線索都沒有。
羅睺由於實在找不到另外三冊,只好先將主意先打到鴻鈞手中的總綱青蓮篇上,他親自上門去找鴻鈞交換經文,本以為能輕鬆換來,畢竟他和鴻鈞的交情還不錯,誰知卻遭到了鴻鈞的拒絕。
羅睺自然不可能放棄,但鴻鈞的實力並不比他弱,而且他還是大漢道門魁首,得罪了鴻鈞等得罪整個道家,整個大漢都將沒有他的容身之地。
為了得到最為重要的青蓮篇,羅睺還開始暗中發展佛門勢力,準備積蓄力量,從鴻鈞手中強搶青蓮篇,同時也加大力度查詢其餘三冊經文的下落。
最終,羅睺又花了足足五十年的時間,這才陸續找到了金紅白三冊經書。
《造化青蓮經》的紅蓮篇,則正是出自冥河所在的冥家,而白蓮篇則是奎剛意外墜崖後幸運的撿到的。
羅睺將兩人都收為親傳弟子,不但收穫兩篇夢寐以求的經書,還喜得了兩個資質絕佳的弟子。
至於金蓮篇,則是羅睺的另外兩個弟子,準提和接應,在江南足足找了十年,才意外在黃山所找到。
至此,五冊《造化青蓮經》,羅睺已得其四,而這最後也最重要的總綱青蓮篇,他自然就更加不可能放棄了。
隨著佛門勢力愈發壯大,自然也引起儒道兩家的警覺,但考慮到佛門有能匹敵鴻鈞的羅睺坐鎮,一旦雙撕破臉的話,鴻鈞若有個閃失,代價就太大了,所以暫時選擇隱忍不發。
儒道的隱忍退讓,反而讓諸子百家興奮了起來。
當時的大漢雖已‘罷黜百家獨尊儒道’足足百年之久,但百家殘餘勢力的力量依舊強大,只是大漢依舊強大,且有鴻鈞這根擎天柱石在,百家勢力都不敢冒頭罷了。
可有了羅睺這個能和鴻鈞抗衡的人,那情況自然也就完全不一樣了。
諸子百家的殘餘勢力打算推舉羅睺當盟主,聯手佛門勢力發動大起義,若一舉推翻大漢自然最好,若不能也要威逼大漢改變獨尊儒道的國策,從而恢復百家爭鳴的局面。
羅睺並不在乎誰當皇帝,誰主神州,他所求的只有青蓮篇,百家想要利用羅睺,而他正好也能借此來利用百家,以達成自己削弱道家搶奪青蓮篇的目的。
就這樣,在多方勢力的爾虞我詐之下,西漢末年的綠林赤眉起義爆發了,但局勢的變化之快卻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讓百家勢力怎麼也沒想到的是,作為了百家代言人的王莽,居然能夠輕易完成了篡權,而百家扶持起來的起義軍的領導權,反而落到了擁有劉漢血統的光武帝手中。
敵我雙方居然顛倒了過來,如此乾坤逆轉,倒反天罡的情況,屬實是驚掉了所有人的下巴,但更離譜的還在後面。
佔據絕對優勢的王莽,卻因一顆天降隕石,莫名其妙的就被光武帝給擊敗了。
大漢在再度復起之後,百家勢力又不得不縮回了深山老林療傷,而羅睺在這整個過程中卻連臉都沒露過。
很顯然,羅睺把諸子百家的所有人都給耍了,他利用百家勢力消耗儒道兩家,而佛門勢力卻因亂世而發展壯大,甚至已經到了尾大不掉的地步。
初生的東漢政權表面上強大,但內部的隱患卻有一大堆。
光武帝為了國家穩定,不得不做出利益讓步,從而獲得世家大族的支援,以擺脫儒道兩家對大漢的控制。
佛門顯然也有了發動起義,造大漢的反的能力,但此時的大漢卻沒有能夠匹敵羅睺的戰力。
為了防止佛門也效仿百家發動起義,光武帝不但公開佛門的地位,還在洛陽興建白白馬寺,放任佛門大肆傳播,想要以此來安撫住以羅睺為主的佛門。
劉秀這一舉動表面上是在崇佛,但實際上卻是想借儒道之手,來對付佛門這個外來教派,畢竟只要佛門繼續發展下去,雙方的矛盾就不可調和,早晚必有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