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匠的家人估計還沒來收拾過,場地保持著原本模樣,事態沒有擴散惡化,還在能處理的範圍內。但也意味著他們有可能直接撞上某些東西。
推開鋪面隔門進入裡屋,這裡屋頂更低、活動範圍更窄小,被模具架佔據了大半,空氣裡瀰漫著金屬燒灼和油蠟加熱的味道。
開窗的牆面被煙燻得漆黑,下面擺著排陶坩堝,小號的被拿出來架在火爐上。
“地方小,你們先別進來,我看看。”
庫普掃了眼鐵砧上的錘子,伊馮心領神會地往那邊橫跨兩步,順便把位置調正到了眾人背後,擋住鋪子入口。
見狀,他放心鑽進裡屋,彎腰避開一干雜物,等眼睛稍稍適應了弱光環境,慢慢朝窗戶挪去,隨時做好脫身準備。
煙熏火燎的屋子只是看起來髒亂,實際上原主人把工作場所收拾得很好。
各種模具零件都擺放在架上,地面上不留容易絆腳的雜物,只有爐邊放著個高溫碳化痕跡的木盒,很是礙眼。
他先伸長脖子從上方看了眼坩堝內部,尖嘴那邊的側壁上留著些殘餘的金屬,表面粗糙、銀黑相間,不如自然凝固那麼光滑。
旁邊的木盒大約兩掌大小,裡面填滿了燒硬的粘土,上方留一小孔。
應該是鑄造用的模具。修道院的鐵匠也做過類似東西,只需用蠟雕好模型,放進粘土裡壓實,再加熱使蠟流出、粘土硬化。
非常方便的法子,尤其在主顧突發奇想,急需某件特殊精工器具時,可以先把蠟模做出預覽,確認無誤再澆築。
這個看樣子已經制作完畢,只差把金屬熔化後倒入定型,砸開粘土就能得到粗胚。
眼前的情形像是差不多傾倒完畢時,操作者發現金屬遠遠不夠填滿鑄模,於是停止了澆築,任殘餘金屬留在坩堝裡冷卻。
澆築失敗的後果往往是不可逆的,錯估用料量導致的失敗尤其低階且嚴重,如果在修道院的話,馬上就得多填一筆材料報銷、順便扣工錢了。
然而鐵匠沒有事後補救,就把失敗的模具留在這,連坩堝也沒處理。
庫普開啟木盒,將粘土模具脫出,拎著走出房間,丟在地上。
“伊馮,幫忙開”
鐵錘砸落,模具應聲裂開,小碎片箭頭般射出,在牆面上炸碎,嚇得人下意識縮起脖子。
“本來想說也別太碎來著。”
“已經收著點力了。”
在粉碎的模具裡翻找了會,庫普成功取出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每個心痛材料錢的報賬人可能都會問同一個問題——能不能重新加熱、熔化倒出模具裡的金屬,然後直接再利用模具。
答案是明確的:不可能。除非破壞取件,否則永遠會有一部分金屬殘留。
所以東西肯定就在裡面。
儘管很粗糙,但還是很容易看出形狀:半個圓形,連著單片修長羽翼。
“你們戴了那麼久,沒發現裡面近一半不是銀?”